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9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1(1 / 2)

些,并不因为他是满族人,是朝廷的官员就避开他。法国人,带点散漫和天真的天性,就好像中国人,带有勤劳和严谨的天性一样。在那样的环境里,无论是裕庚本人还是他的家人,包括德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那些思想

正因为这样,才使得裕庚能更冷静地看待中国的危难,看待中国政治的黑暗面,看待中国军队从骨子里的落后和腐败。也为此,深深地担忧。

法国,有多少人口多大的面积

日本,有多少人口多大的面积

还有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这样真正的蕞尔小国,他们又有多少人口多大的面积呢为什么,这些国家就能在中国这样泱泱大国的身上吸血中国,是应该改良了、维新了、图强了这些不动摇满族统治根本的举措早就应该实施了,可惜维新被镇压、皇帝被幽禁、改良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实施,其根源在哪里在于这个国家的统治群体不再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乾隆那样的群体了象明王朝一样,他堕落了,最终要被一场翻天覆地的动荡来颠覆,被新的、有朝气的新王朝取代

这,就是一个满族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可告人的思想。这样的想法,连他最喜欢的女儿也不能说。单纯的女儿尚在为自己的满人、是贵族而骄傲,她看不到世界的本质,看不到未来即将发生的改天换日

裕庚,正是处于有着清醒认识而又不太会伪装的尴尬境地。这些因素,更使得他不愿意过多地接触政治,这样一来,在满族人中,他不受喜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第41节新军成军

短短的时间里,龙剑铭经历了太多的东西。从6月19日那晚旖旎暧昧的烛光晚餐,到第二天对剃发风波的紧急处理;从朝廷的赐婚到旧金山以司徒燕名义发来的电报这样的经历完全是两个极端,使人很长时间都无法回过神来。那就好比一个人瞬间从赤道跑到南极点去一样

整个四川的新政,因为有周密的计划和在美国的充分准备,无论从人才技术和是金钱物资上都不缺,所以,总的说来还是好消息更多一些。

新军教导旅新招募的新兵和整编的绿营精锐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集训,陆续地分编到各个部队。这样,由新军督练公所直辖的教导旅就实编完成。旅部就设在督练公所也就是新政督办公署,由龙剑铭兼任旅长,聂文青任副旅长,李义安为参谋长,王坤担任新建的参谋处长,赵尔陆担任军政处兼军学处长。全旅下辖三个步兵团其中一个为山地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联勤司令部,全旅12000余人。如果加上有接近2000人的军校生,四川新军全军有14000人。

旅部直属联勤司令部由胡景伊为司令,辖警卫营、辎重营、工兵营和少量勤杂分队。

步兵团辖团直属分队和三个营。直属分队由炮兵、工兵、辎重兵组成,可以保障四川新军以团级作为战役单位。营辖四个连,其中一个为机炮连,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可以保障营级部队短期的战术独立作战能力。连辖一个机炮班和三个排。三个团长为江荩诚、谭少白、鲍继业,其中江荩诚团为山地步兵团。

炮兵团团长由刘亮担任,这是一个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目的优等生,也是在周昆之前回到四川的会员。炮兵团辖三个营级集群和一个驮马队。共装备75野战炮54门还有四门军校在使用,50迫击炮少量主要为步兵培养炮手用。不过在龙剑铭的计划中,一个旅属炮团必须具备战役进攻力量,105、155的榴弹炮在供应美国陆军的炮型基础上改进,待改型结束验证后逐步装备新军炮团,而125的加农炮也正在由黄翔领导的成都兵工厂炮厂研制中。

因为龙剑铭在那个时空是狂热的炮兵参谋,是猛虎旅这样的精锐部队的炮兵参谋,所以在他的规划中,旅属炮兵肯定是一个强大的体系。除了205以上口径的炮以外,其他能装备的都会装备上而且是大单位装备。野炮会在将来下放到团属炮兵山地团除外,旅炮兵团实际上在现在就是一个怪物编制,3500人一个营级集群就是1000名炮兵官兵,现在却围绕着那可怜的、小小的、少少的18门75炮打转。其实,目前炮兵团就是一个大型的炮兵学校,现在的教导旅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军校

虽然,拟定装备的大量武器还没有到位,轻机枪、自动步枪、榴弹炮、82迫击炮都还在成都兵工厂里孕育着,可是四川新军,已然成为一个有着巨大战斗力的正编部队放眼国内,没有哪支镇师级部队有这样的火力配置,有这样严格、科学的训练体系,就算是龙剑铭曾经信誓旦旦拍了胸脯保证跟四川新军一样的两广新军两个协普通编制,不是龙剑铭搞得怪胎编制,在军官、士官的数量和素质上,都还差了那么一截。再把视界扩大一点,看看日本陆军师团,平均到1万人左右的编制相当于后来编制的旅团级别,也就是两个多联队,其中装备的机枪和野炮,也没有四川新军多。至于山炮,龙剑铭是不喜欢的那东西迟早会被82迫击炮和其他炮种代替。

有着德国陆军认识的聂文青对手下的部队有一句中肯的评介:草创的世界级陆军

赵尔陆来得更直接了一点点:给个营长当我用劳什子处长换一个营对日本陆军一个大队,我准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