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1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2(1 / 2)

在这种形势下变成了一件事情。朝廷走老路,那谈判结果肯定是屈辱的,那民众的怨气是肯定要爆发的,其结果,是一场颠覆朝廷的大起义改朝换代,不往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吗朝廷走改革的新路,那就肯定要从富国强兵的各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涉及的,就是民族平等问题和皇族特权问题,这,是当权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所谓新政,不过是个障眼法而已也只有龙剑铭这个身份极为特殊的人物,在极为闭塞的四川才搞得起来。看来,大乱是真的不可避免了,也许就象法国的大革命一样,势在必行,无可阻挡真是这样的话,那中英西藏问题谈判,还真适合拖到中国政权问题解决以后再处理呢

那,他,龙剑铭,为什么今天跟我说这样的话难道就因为我是袁世凯的人而他是袁世凯的拜弟吗可笑官场上的拜把子不过是利益交换的手段而已,他决不是为这个那龙剑铭是用什么样的身份,从什么样的立场来跟自己说这番话的新政的执行者、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一个革命派不,他是皇家额附啊那,他是以一个旁观者、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在说这话那他为什么在国内大量投资,还武装、训练了能打败英军的精锐军队或者,他是皇族的耳目,说这话无非是试探我不能说这话的人,还在乎那必然倒台的朝廷吗唯一的解释,这个人,是披着皇家额附外衣的革命者或者是改革派从他在四川的作为来看,比袁世凯似乎还要高明得多啊那他,必然会在往后的大乱中成为中国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不懂经济、甚至不懂军事的袁世凯所不能比拟的很显然,龙剑铭跟自己这么掏心窝子,是有目的的很简单,他要扩张势力,需要我的帮助,我能帮助他在谈判中实现拖的目的,不让满清签订丧权的条约,在他掌权之后,再用强势的手段来推进一个公平的和平条款诞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成了唐绍仪之幸、百姓之幸、民族之幸了有什么好考虑的呢他在等着自己说话输诚呢

“绍仪白活了四十多年啊龙督,今天您的话让绍仪茅塞顿开,民族的希望就在眼前,我唐绍仪决不做那丧权辱国的事情,也不做那腐土朽木的殉葬品今后,但凡有所差遣,请龙督直言示下即可,绍仪当鼎力为之。”唐绍仪铿锵有力地说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外交官,作为一个爱国者和同情革命甚至赞成革命的人,唐绍仪现在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就差用老话说一句“愿效犬马之劳”而已。

“少川先生,所谓时事造英雄,英雄造时事,也就是当下的中英谈判了。拖过1906年,中英西藏问题的谈判将不了了之。这么清楚的事实根本不需要谈判,需要说的,仅仅是麦克马洪那群战俘而已。这个事情,您也要拖,拖到日本和俄国无力再战,中国海军强大到足以抵挡英国远东舰队为止当然,得让英国人与噶厦协商战俘生活费的问题,这个钱,英国人是愿意出的。美国会在这个事情上给我们以帮助,英国人决计不会在支持日本与俄国开战的同时,在中国扩大战争如果那样的话,德国人就有了说法,法国人也不会坐视。因此,您尽可以用较高的姿态与萨道义打交道,能把英国外交大臣从英国拖到这里来更好时间,中国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靠您在谈判桌上拖出来。朝廷方面,我明天在朝议的时候提出来,通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是您和我合作在朝议上积极争取。”龙剑铭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以后,自己有了一个外交方面的得力助手了伍公伍廷芳,毕竟年岁大了,经不得以后必然的颠簸折腾

“海军您”唐绍仪还在咀嚼着龙剑铭的话,特别是“中国海军强大到足以抵挡英国远东舰队为止”这句。他知道,龙剑铭捐献给朝廷战舰的事情,那事情全国人都知道可是战舰给了朝廷,又如何能让龙剑铭指挥呢担心英国人,无非就是担心他世界第一的海军啊如果,中国的海军真能被龙剑铭控制,加上不断地从美国订购战舰回来,那,还真可能在较短时间里组建一个足够强大的海军舰队,用来威慑英国。那样的话,西藏问题还真不用谈了

“去年,我捐献了三艘战舰给朝廷,这些战舰都在广东,对付海盗和两广的匪徒,战舰上,有我的人。需要的时候,可以控制战舰。”龙剑铭知道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只能尽量把这个事情往小处处理了。尽管,唐绍仪已经表示了要和自己一起干,可一些秘密,还是迟点再透露好一点。

满怀忐忑而来的唐绍仪是兴高采烈地而去对龙剑铭的话,他深信不疑。在美国留学十多年,早就洞悉了美国政治的实质,龙剑铭依靠美联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的影响力来促使美国政府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定,已经通过限制来美华工条约的废止和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举措上证明了。那,唐绍仪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在心底,唐绍仪已经彻底摈弃了没落的满清朝廷,已经把龙剑铭当成了希望。因此,几天以后,他就加入了民兴会,成为龙剑铭在外交方面的助手和监视袁世凯利益集团的耳目。

就在龙剑铭和唐绍仪密谈的同时,颐和园里也有一段谈话,主角是慈禧和众军机们。

“看看,铁良从拉萨发回来的八百里急报。一万多英军实实在在待在德拉龙庆的战俘营里都说说吧,对这个事情、对龙剑铭、对谈判有什么看法。”慈禧手里有了铁良的奏折,心里的底气就更足了。前些时候在萨道义的逼迫下,朝廷上下人等无不心里发虚。担心西藏的捷报有水分大家不常干这样的事吗、担心英国人会动用海军来扩大战争、担心

“回老佛爷,四川新军凯旋班师已经快三个月了,朝廷只给了一纸慰劳圣旨而对有功将士并没有封赏表示,奴才以为,是时候给臣民们一个交代了。”奕劻是军机首席,自然得由他来接慈禧的话题。凡是都得分开两面来说,打了胜仗该赏,天经地义;谈判黄了,战争扩大了,该治罪,那是以后的事情。反正天下的百姓都看着呐多少年大清没打过胜仗了,这一次啊,该当好好封赏才是。“封赏正当封赏,可这英国人可不是好惹的,西藏一战打得他们全军覆没,它英军能不报复吗不定这个时候正在联结其他国家,再搞次八国联军也说不一定。以臣之见,朝廷应该作两手准备,一是和谈,二是加快编练新军。两者不可或缺。况且,各省新军编练出来以后,也不怕那些地方上的乱党造反喽。”

奕劻这些话可真说到慈禧的心窝子里去了。眼看着70大寿就要来了,可局势却一天比一天紧张。自从宣布在日俄战争中中立后,大批的流民从关外跑回关内,滞留在京津地区,市面一下子就不太平起来。幸亏有袁世凯的新军弹压着,才没出什么大事情。而南方,似乎更麻烦一些,这两年来,叫嚷着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的人可不少,而四川新政的卓然成绩和新军在西藏的胜利,无疑又为这种声音增添了一点底气。全面推行新政、改革官制、加大编练新军的呼声是一天比一天高,这些,不就冲着老佛爷来的吗政治改革,说到底首先就是老佛爷先下台,让光绪亲政;又或者是光绪也不要了,搞什么共和制度这不是要满人的命吗谁都知道,全国四万万人,满人不过数百万,共和不就让爱新觉罗家让出北京城吗加上英国公使这么一闹,怎么不让慈禧茶饭不香呢现在,奕劻的话可就说明白了。朝廷还真要三头敷衍着。对英国人,得敷衍着,免得真个儿闹僵了,局面不好收拾;对各地督抚也得敷衍着,总要这些人出力把新军编练起来吧没新军,怎么镇压革命党和瞎起哄的文人对老百姓和舆论也要敷衍着,对这些人,得把英国人搁平后,手上有了新军的武力,再来收拾。忍忍啊

对奕劻提议的对龙剑铭的封赏,慈禧是认同的。不说啥,打败英国人就是功劳,还附带着把西藏地方的心归拢到北京来,又是功劳,再加上龙剑铭手里的新军,那可是精锐军队,以后对国内乱党动手,还用得着。况且,朝廷要编练新军,也得有人有军官吧适当在龙剑铭封赏的事情上表个态,给大伙儿瞧瞧,朝廷有多么重视新军这也是收拢人心的法子啊真要是英国人翻脸了,那个时候随便找个什么理由把龙剑铭送出去,交给英国人处置不就完了吗总之,朝廷咬住了不知情、地方官员的擅自行动这么一条,想那英国人也不好说什么吧

“那,依你们的意思,给龙剑铭什么样的赏赐呢这个人,还得暂时留在京城,等跟英国人谈出个大概了,才能决定是否放回四川。听说,赵尔陆也到北京啦你们得去探探口风不是看看四川新军究竟对龙剑铭是个什么态度,万一有个差错,咱们也好决断。另外,叫德龄明天朝议后到颐和园来,就说哀家忒记挂她。”慈禧现在的心情是矛盾的,不过为了自己的权势,为了大清的社稷,她不能不对龙剑铭留上一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