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2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1(1 / 2)

全面炮击,一颗炮弹也不能留下,统统发射出去,各师山炮、野炮部队,请配合行动。要塞里,能够拿枪的都要参加突围,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不管是伤员还是平民。22师为先导,23师在侧翼牵制,行动时间,今晚20时整。”别尔卡洛夫少将是跳到地图桌上下达这一系列命令的,他别无选择,只有做出一副极其强势的姿态,才能鼓起手下这些出生高贵的军官们的斗志,确保突围命令的实施。

当然,仓促中,少将忘记了拟定突围后的计划,忘记了在万一成功突围后,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手段在黑夜里收拢手下这三万人并不是少将真正的忘记了,而是他没有办法做出计划,面前的一切都是惶恐而未知的能逃脱多少是多少吧

中国战舰的炮击一直保持着强度和密度,在不停地给杜奈要塞和俄军造成毁损和杀伤,也一直在阻碍着俄军的突围准备行动。

直到夜幕开始降临时,中国海军战列舰编队才大张旗鼓地亮着灯号返航,到纳霍德卡的外海锚地休整、补充去了。

1906年7月11日,19时。

杜奈要塞的临海炮台上,突然爆发出震天的轰鸣声,两个团100多门要塞炮以及剩余的炮弹齐齐地在爆炸中化为乌有。几乎在这同时,俄军炮兵部队对连特卡村南面的中国国防军第五师16旅阵地发动猛烈的炮击。

152臼炮在俄国陆军的配置中属于高级的炮兵部队。从1895年装备以来,全军只有6个152臼炮团,其珍贵程度远远超过哥萨克骑兵。可惜,在这样的突围战中,庞大的、笨重的臼炮显然不能够跟随部队行动,只能在发射完所有的弹药后被遗弃、被毁坏。按目前的武器装备技术来说,最先装备152臼炮的俄军,其装备的12倍径臼炮还算是比较先进的,拥有最大20度的方向射界和最高70度的高度射角,射程8公里,弹丸重68公斤,装药22公斤,是现代榴弹炮和迫击炮没有出现前的有力炮兵武器。

“镗镗”的炮弹出膛声是独特的,也是悲哀的。因为俄军炮兵轰击的中国国防军16旅阵地上,实在没有几个人在那里待着。

戴文韬准将趴在炮队镜前观察着俄军炮击的情况。他可以断定,如此猛烈的炮击预示着他面前的敌人有狗急跳墙的嫌疑。俄国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地开过炮呢大概,要追溯到两年前的辽阳战役了吧反正,从11师那边得到来的消息是,俄国人的大炮没带多少蛋,经不得几砸的因此,眼前的情况充分说明炮弹相对不足的俄军要塞守备部队是要突围了,这次猛烈的炮击就是为突围做准备。

准将转过头“呸”了一下,心里对俄军的炮兵战术轻视到了极点哪里有这样浪费炮弹的漫无目标、毫无目的的瞎打一气,那也叫炮击恐怕是俄国人放着炮听着响,看着火花玩儿的吧管他娘的,先让老毛子玩,待会就轮到咱们了

隆隆的炮声中,准将轻松地离开了观察孔,坐到指挥部一所民房,俄国人的里一把俄式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按照情况推断,俄国人的炮击还要好长一段时间呢不把炮弹打完,老毛子是不会歇气的,步兵进攻是不会开始的很显然,这样没有章法的炮击显然不会配合着步兵的冲锋,否则炮弹都砸老毛子步兵头上了

旅长都这么轻松,指挥部乃至整个16旅上下,也轻松起来。作为由湖广新军整编后编组的第五师,一直都是抓在聂文清副总司令的总预备队。现在总算把16旅放了出来,按照国防军已经悄然形成的一条规律,放在了连特卡的防御阵地上。规律嘛,就是没有上过一线的部队先打阵地防御战,以后才转入进攻作战部队的序列里。这,并不是国防军内部对主力与非主力部队的分划,而是让国防军各部能够在战争中逐步成长的一种有效办法。当然,各级指挥员都在按照这个既定的方针在排兵布阵,合理使用兵力。

俄军的炮击,声势浩大而收效甚微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21点20分左右,16旅各部的阵地前响起了“叽里呱啦”的一阵绝望的鬼叫声。

俄国士兵没有受过现代的攻击战术训练,他们只懂得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一窝蜂地向前冲,咆哮着壮着胆子向前冲,直到自己的身体被某一颗或者更多颗子弹带来的巨大动能狠狠地撞击后,这种盲目的冲击步伐才会停止下来

别尔卡洛夫少将是勇敢的,他和他的几个亲信参谋军官就在离中国一线阵地不到600米的地方,他们目睹了一场完全可以称为飞蛾扑火式的自杀式攻击

可怜的士兵们在军官的催促下,只能通过海岸山地中的几个豁口向北冲击,而那里,却有中国人大纵深的防御阵地。在望远镜的黑沉沉的镜头里,少将只能看到不断准确落进俄国士兵群中的炮弹炸出的火花,只能看到中国军队一线阵地上闪耀着机枪火舌,只能看到在火光辉映下,越来越单薄稀疏的俄军攻击阵列

“将军,没了,我的部队,都没了”一个带着哭音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接着将军和参谋们就看到一个丧魂失魄的身影。那是22师的一位上校,他手下应该有比1400名官兵。

“上校,回到你的指挥位置上去我以沙皇陛下的名义命令你,回去,找到你的部队,不管还有多少人,都要冲击、冲击只有冲击才有出路”别尔卡洛夫少将掏出手枪,挥舞着向上校下达着命令。

“将军,已经没有人了,233团没有了,哥罗别德禁卫火枪团俄军的荣誉番号,并不是指部队装备的是火枪也没有了。将军,您能看到,没有人可以冲过去,那是一条死亡的阵线”上校面对手枪,反而平静了一些,沾满泥土和鲜血的脸上露出了种坦然的神情。

“将军,不能再进攻了,这不是进攻,是送死”少将身边的亲信参谋军官中也有人开口说话了,没有人能够在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后能够保持着不变决心的。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去,只有冲过去”少将的话被打断了,打断他的是上校不知道什么时候抵在少将额头上的手枪,那是把纳甘式762左轮手枪。

“将军阁下,请您原谅也请您为22师和23师的三万人考虑一下,这样的冲击,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上校缓缓地站了起来,根本没有把身后600米处的中国一线阵地放在心上,也没有把周围不断爆炸的炮弹放在心上,那些“啾啾”飞过的流弹,更不是他这位刚刚从更危险的境地里出来的军官所愿意分神注意的。

别尔卡洛夫少将愣了一下,然后颓然地点了点头,转身向南边的要塞走去,身边的参谋们也松了一口气,纷纷爬了起来,去追赶少将。这个时候,炮弹的尖利呼啸声突然传来,中国炮兵在清除了阵地前的俄军后,在自由延伸射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