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3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88(1 / 2)

在礼节性的寒暄后,双方的谈话就进入了双方都期待着的正题。

“我的朋友,土耳其必须以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非军事化来换取意大利的放心。至于地中海上那就个小岛就给意大利吧,只要战争不再继续下去,奥斯曼帝国就有力量去对付巴尔干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要复杂、要关键的多。当然,如同之前中土两国约定的那样,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军事驻扎任务可以由波斯志愿军、埃及和突尼斯志愿军来完成。他们是土耳其军队的最忠实的朋友。阁下,您应该已经通过这场战争看到了残酷的国际现实。大中华帝国在这个时候与奥斯曼帝国续签同盟条约将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和风险。您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友好的,能够在朋友面临战争威胁时派出三万志愿军的中国,是站在同盟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在这个国际局势下来帮助土耳其,会来得比较有效一点”四十三岁的伍铭枢与其父伍廷芳办外交的风格截然不同。法务大臣喜欢执拗地从国际法的基础出发,而副外交大臣则在外交手腕和政治战略运用上有弹性得多。

恩韦尔帕夏陷入了沉默。

“大中华帝国皇帝陛下认为,土耳其尽快加入同盟国,消除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的矛盾是解决土耳其目前孤立处境的唯一出路。大中华帝国会在中立的姿态下尽量帮助土耳其达成这个战略转变。我们是朋友,不是吗首相阁下。从朋友的立场上来看,土耳其应该尽快与意大利签署协议,尽快地整顿军队投入到巴尔干战争中去。1907年的时候,帝国国防军曾经派出军事代表团到贵国整军,我希望这样的精锐的土耳其军队可以从北边国境线面对俄国的方向上调动到伊斯坦布尔西面,随时出击巴尔干同盟军。没有这支军队的参与,您不能去想像其他军队能够击败被英国、法国支持着的同盟军。俄国方面的工作,帝国会施加影响力的,必要的时候,帝国国防军会在中亚和中鲜卑伯利亚呼应土耳其。但是这一切的部署,必须在同盟条约有效期内完成,否则帝国的姿态就不是中立了。”伍铭枢说完这些后停了下来,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恩韦尔帕夏知道土耳其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危局。北非的战争奇怪的对峙着,不能不说是大中华帝国的功劳,他们的志愿军作战很勇敢,有效的打击了侵略者,把战线一直稳定在海岸。可是如果巴尔干这边爆发新的战争,那国际局势就还会恶化,对土耳其恶化所以,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了,而是土耳其如何保守着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问题。相对北非来说,首都伊斯坦布尔西面的巴尔干更重要,一个不好土耳其就将丧失欧洲部分的领土,成为一个完全的小亚细亚国家。庞大的疆域和疲敝的国力是严重的不相称,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朋友已经很仗义了。第一个谴责意大利的侵略行为,第一个派出了强大的志愿军。应该说,远东的朋友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也为土耳其的未来做了热心而周到的打算。这样的国家不能成为盟国真的是很可惜。不过,在目前的局势下,土耳其在完成加入同盟国的战略后,有一个中国朋友在中立的立场上帮助自己,还是最恰当的安排。当然,中国人在谋求石油利益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中东是这样,在北非也是这样。对土耳其来说,没有开发石油的能力还不如交给中国朋友去开发,从中还能得到开采权出卖的好处,解决国内宭困的经济问题。而波斯志愿军在北非的存在,又实在的为土耳其找回了面子,至少在明天的谈判中,意大利不会提出令人难堪的要求了。

“大臣阁下,我的朋友。土耳其非常感激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适当的时候,王储殿下会去觐见尊敬的皇帝陛下表达最诚挚的谢意。明天的谈判我想将是决定性的,土耳其做适当的让步来缓解与意大利的矛盾以利于加入同盟国,这我完全能够理解并在明天的会谈中贯彻下去,俄国方面的问题,还请大臣阁下多多费心了。”

伍铭枢看了看首相,他的话是真诚的,表情是谦恭的。这反而让副外交大臣从心里生出一股同情心来。这就是受人宰割的弱国外交,这就是被国际孤立以后的外交十年前的中国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甚至当时的中国统治者比这位首相还要凄惨弹指一挥十年间,中华旧貌换新颜,四方来贺人心聚,八方来朝媲大汉。这些,都是皇帝陛下带着五万万人奋斗十年的结果,也是陛下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结果万岁啊中华

走神了,经验丰富的副外交大臣在重要的外交会晤上走神了感慨万千说不上,可作为在外交方面斡旋在欧洲的副大臣,他是能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一个正在飞速崛起的强国的外交人员在国际上享受到的尊重待遇这些,和他的父亲相比,简直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区别。如今,伯爵走到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殷勤地接待。会在谈判桌子上神色自若的摆出大中华帝国的立场和需要,让西方强国来衡量,来让步提气啊解恨啊十年,完全就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改变

1912年10月8日,巴尔干同盟国之一的门得内哥罗在英国的强力支持下向土耳其宣战。18日,巴尔干同盟全体向土耳其宣战。战争在巴尔干地区再次打响了。

面对新的战争和国内危机,土耳其迅速的于1912年10月15日在洛桑与意大利达成了秘密停战协定洛桑条约预备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意大利军队撤出土属北非,土耳其宣布在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实行地方自治,撤出全部土耳其军队。双方同意由波斯志愿军暂时维持地方的治安以便地方自治政府组建和控制局势。土耳其割让多德卡尼斯群岛给意大利实际上该群岛在战争初期就被意大利占领,意大利则相应的承认土耳其在土耳其在商业、海关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的活动权。

洛桑条约签定后,土耳其又开始频繁地与德奥接触,首先与奥匈帝国就巴尔干两国的利益问题作了界定,向加入中欧同盟迈进了一大步,也把欧洲向全面的大战推进了一大步。

这样一来,巴尔干战争彻底的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的角力,不再是单纯的巴尔干各民族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了。

历史还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土耳其军队表现出了相对强势的作战能力,在战争初期略微受挫后立即从土俄边境抽调了最精锐的禁卫军部队中国方面于1907年训练、装备的赶到巴尔干战场,迅速地扭转了战争的态势。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土耳其禁卫军部队的打击下,由协约国武装、训练起来的巴尔干同盟军被迫转入守势。

北京,总参谋部作战部。

“总司令,战争局势很快就会再次逆转。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分析得知,土耳其如果陷入长期作战,那国内矛盾很快就会激化。战场上的优势会被国内政治、经济的问题抹杀的一干二净。这个大帝国,已经处于在崩溃的边缘了。”蔡锷上将有点惋惜地指着巴尔干半岛上的战线态势图说着。从这点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凝聚力有多么重要土耳其明明有军事上的优势却无法再坚持战争到彻底击败同盟军。“政治稳定民心凝聚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总司令经常对国防军高级将领们说的话,在这个时候,无疑是得到了最完全的印证。

“这场战争已经没有关注的必要了,土耳其人很快就会无奈地谋求和谈。他的虚弱不是军事而是经济能力和政治体制,还加上矛盾不断的民族政策。说说看,驻利比亚即土属北非的部队如何编成”龙剑铭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自然是不再去关注巴尔干的问题,他知道,协约国肯定会大力支持处于军事劣势的同盟军继续苦战坚持,把土耳其拖垮,不得不在占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谋求屈辱的和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