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4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15(1 / 2)

架德国飞机同时打开花不能不佩服亲王殿下的想象力。干了

德军阿尔巴特罗斯型飞机跟当时西方大多数的作战飞机一样,在开放型的座舱两边安装了汽车用的观后镜。不过,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德国人没有想到向镜子看上一眼,其实即使他们看了,也不一定发现9个小黑点在迅速的放大,在喷吐出火舌。

没有悬念的偷袭性质的攻击。装备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战术上的巨大漏洞。在西方飞机还都习惯在1500的高度上格斗时,谁也想不到在这个清晨,在地平线上一指高的太阳注视下,会有一群飞机从敌人的头顶转到后面发动毁灭性的攻击。

九朵火花几乎同时在1500米的空中绽放。包括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男爵土尉在内的德军飞行员,无一列外地成为跟飞机爆裂的部件一起落到地面的碎片。

8分钟后,德军前线机场的高射炮喷吐出火舌。可惜。德国人的高射炮技术并不比英国人强,低下的方向射界、高低射界转移速度,拙劣的击发引信。落后的观瞄手段。在九架突然从云层中钻出来的战机面前毫无效用。

中国战机无情地用俯冲的方式投出50公斤炸弹,两轮攻击。就把德军的高射武器阵地炸得一片狼籍。而此时,德军的飞行员们还来不及爬上自己的飞机,让静静停放在跑道上的飞机能够活动起来,避免成为中国战机的靶子。

机枪狂烈地喷吐着子弹。三列被子弹打出的清晰线路时常因为被击中的飞机而中断。在变了调的发动机轰鸣声和飞机凄厉的破空声中,机枪用每分钟800发的速度摧毁着地面的一切有摧毁价值的目标,炸弹在无情地爆炸,将简陋的塔台,无线电的发射架,营房,弹药库等目标一一化为废墟。

攻击只进行了7分钟。当九架猎耳返航时,德军前线机场已经丧失了所有飞机和无线电通讯能力

第七章为祖国而战第25节铁甲雄师

1908年国庆日的大阅兵。通过电影这个有效的媒体震动了全国。普通国民从平常支离破碎的军队印象中,根本无法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帝国国防军的强大。到了1917年的元旦,人们带着亲眼目睹军容盛况和为子弟兵壮行的心情再次涌到北京,千万里的跋涉在人们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即将正式走出国门,争霸天下了

如果是1905年以前的中国人,他们可能对此不感兴趣,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他们会认为这是皇帝和政府在穷兵默武,与以仁德治天下的理念差距太大而不被人接受。观念在转变,而且是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在转变。任何人都无法在国家快速强大,在国防军的胜利中,在民族思维从守成到开拓的蜕变中还去保守所谓的“自扫门前雪,休管瓦上霜”的境界。世界在逐渐地融为一体,地球的直径也因为战舰和商船的速度提升,因为飞机的出现而缩短了,人们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跟国外密切相关的事物,最主要的是,国人在经济民生大发展的时代懂得了一个道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倚赖于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固

国防军参加欧洲战争,是为了恢复世界和平,恢复稳定的经济秩序,为中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创造最好的国际环境。

这就是通过教育、文化宣传得到了成果。五万万人能够正确地看到:国防军走出国门参战不是为了皇室地个人恩怨。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在世界上确立崇高的地位。国防军,不是为战争而战斗,而是为祖国而战斗

1917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民心和士气,是一个国家军队能够制胜的最关键因素。

协约国的武官们受宠若惊地被请上了天安门地城楼,他们能够看到广场上,北京城里黑压压的一片片中国人。他们为中国人突然变得如此好战,对欧洲战争如此关心而吃惊、而欣喜。当然,对正中间那个穿着上将军服的中国皇帝,他们更多的是崇敬。

8时整,中央警卫师的部队在仪仗队的引导下稳步走进广场,在简单的列队受阅后排列在金水桥两侧。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他们不过是国防军中央部队和步兵这个单一兵种的代表而已。不过就算这样,这一万多禁卫旅地官兵也具有了足够震撼列国武官和观礼百姓的阵容。

龙剑铭没有用望远镜,他还没有老到用望远镜去看长安街上即将通过的10万大军的程度。东边。隆隆地轰鸣声和老百姓的欢呼声惊涛骇浪般地传了过来,城楼上不明就里的洋人们惊讶地东张西望,想找到东边传来如此骚动地原因。常识告诉他们,这种国家的出兵大检阅是庄重的。老百姓绝对不会无故喧哗

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老百姓的欢呼声中逐渐传递到了广场上,这个时候,履带的“扎扎”声可以清晰入耳了。大中华帝国国防军陆军的真正实力在这个时候才没有保留地出现在协约国武官眼里。

没有刻意去经营的阵容。部队只是有序地经过天安门广场而已,但是钢铁雄师滚滚前进地威势足以引发经久不息的天崩地裂的欢呼声。第一装甲旅中央教导旅的320辆坦克、84辆自行火炮、400辆装甲输送车以四辆为一排,整齐地通过广场。整整一个旅14000多人的部队,真正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有804名车长。

1917年的世界。英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使用了坦克,使“机枪破坏器”的概念已经被各国军方接受。从而各大国都在积极地研制新式的、性能更好的坦克。1月1日。中国再次让西方的武官们掉了眼珠子。不用去详细地看,就凭中国人敢于把几百辆战车搞到如此重要的大检阅上来。就知道这些战车在机械性能上已经可靠到不需要担心抛钴的程度了。这跟英国人在兰斯战役上投入70多辆坦克,最后只有12辆可以冲到一线的结果相比。简直就有天壤之别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