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回到清朝当海盗> 分节阅读 4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20(1 / 2)

海军的优良素质让他忠实坚强的官兵们仍然按照命令炮击普利茅斯号。十五分钟后,两艘战舰都开始徐徐下沉。

英国大舰队为了轰沉这艘挡路地战舰,也付出了相当大地代价。他们在看到空中的飞机后,增强了向南突击甩开德国舰队的愿望。因此。舰队中后段的三艘战列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其中包括旗舰“勇士”号。

在惨烈撕杀着的战场南边偏西60海里的地方,李仲华中将悠闲地喝了一口清香的碧螺春。侦察机飞行员们在没有任何的威胁下仔细地观察了战场,把最翔实、精确地消息发回了炎黄号。

“命令,全舰队左舵11,减速25。飞行联队,准备出击。”

中将调整了舰队的航向,主要是为舰载机提供迎风起飞的条件,其次嘛。中将不想让德国人看到飞机究竟来自哪里。庞大的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太显眼,还是远远地躲在德国人的视野以外慢慢折磨他们保险一些。

舰队在转向,接着有两艘驱逐舰以35节左右的高速离开了编队,向西北偏北地方向驶去。几分钟后,在火箭炮发射深水炸弹地短促闪光后,海面上漂浮起了一大片地油污。又有一条德国潜艇遭遇厄运口

“报告参谋长。最新战报。英国大舰队目前尚能作战的战舰为14艘。德国公海舰队为13艘。英国海军部和大舰队旗舰地电报表明,贝蒂海军上将在不久前受伤。指挥权已经转移到了托马斯海军上将手里。”任伯毅少将拿着一沓电报纸报告着。作为舰长和炎黄编队的司令官,在海军参谋长上舰以后就自动地担负起副手的使命。

“联系英国海军部,我要正式接受指挥权。命令托马斯,继续缠住德国舰队。旧分钟后,支援到达命令,舰载机,出击”

早已经在飞行甲板上待命的四个鱼雷攻击机大队立即相继启动引擎,以两架斜角编队的波次各自带着两条全尺寸航空鱼雷一条外挂机腹,一条在鱼雷舱顺序起飞。

五分钟后,第一波次两个大队97架“死神”鱼雷攻击机在海军航空兵第二联队司令官冯德忠上校的带领下。直扑60海里外的海战战场。上校是全海军航空兵甚至空军部队里最有名的领航专家,第一波次的攻击由他带队自然是万无一失了。至于猎隼战斗机,则完全用不上了。在鱼雷机两个波次出击后,上场的是俯冲轰炸机四个大队的两个波次的攻击。

甲板上的人们在看到第一波飞机消失在海天之间后再次忙碌起来,再有半小时,第二波要放飞,接着。是第三波的俯冲轰炸机。然后,就要准备回收第一波的飞机回舰。再放出第四波。战役命令是总共有两大批次八个波次400架次的放飞、回收任务要在天黑前完成。到了明天清晨,就用弹射器放飞“掠夺者”了。

60海里的距离,“死神”只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赶到,忙碌的官兵们期待着岛塔左边那几个大喇叭会在其后报道出最新的战况。

李仲华的脸上平静如水。他看着航空军官在绘制第一波的航线,代表第一波的一架飞机模型每5分钟就会朝着预定目标接近一些。他闭上了眼睛默默地想着,这样使他的部下看不出他内心的激动。等待,总是让人这样。激动、兴奋、,惶恐、担心。什么样的情绪几乎都会在这个时候喷涌出来。

40分钟的时间里,中将接到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代理司令官的电报,正式接手了整个海战的指挥权。而就在这段时间里,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决心号被击沉。这艘战列舰1916年12月才完全建成服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无情地击沉在英吉利海峡的北面海底。

舍尔海军上将皱着眉头看着南边的海面,英国大舰队还在赶在己方先头舰的前面。拦截的计划失败了。不过获得的战绩勉强可以把这种战术失败解释为战斗胜利。

“全舰队向英国海岸靠近”

舍尔有办法让英国人掉转头来。离开相对狭窄的海峡与自己的舰队继续决战。很简单,只用德国战舰向英国海岸金斯岛到泰晤士河口运动,英国人就不得不回头迎战。这就是进攻者掌握主动的好处。

“上将,那是什么”,

在一名上校参谋的提醒下,舍尔举起了望远镜向南边的天空看去。

一排密密麻麻的黑点在天空中出现,就好象是从云层中突然钻出来的一样。黑点在快速地放大,突然。这群黑点三三两两地散了开来,同时,上将看清楚也醒悟过来。这是飞机一种莫名的恐惧迅速地搜紧了上将的心脏。

战场上突然出现了这些搞不清楚的、动向不明的飞机,这是任何一个最高级的指挥人员不得不去担心的事件。可是,舍尔只能从在英国的间谍发回的报告中得知一个坏消息,是中国人的亲王驾驶新式飞机击落了红男爵。这个消息联系起眼前的情形,不难得出一个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危险降临”的结论。

“转舵,放弃作战计划撤退”舍尔在瞬间看清楚飞机肚子下挂载的东西了,那不是鱼雷是什么中国飞机在1906年就用鱼雷击沉过日本战舰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情报了

晚了,对德国公海舰队140多艘大小战舰来说,一切反应都晚了。

九十七架“死神”鱼雷攻击机毫无顾忌地分散开来,按照预先分派给各中队、小队的目标,各自为战,肆意攻击,他们的敌人没有装备任何的高射武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