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追踪师> 第1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节(1 / 2)

这话是冲着夏明说的,原本夏明与父母同住,即便他后来买了房子,平日加班晚了也会就近回来住,自从过年后,他再也没回过家。

夏明看了眼父母,心有不忍,想着争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只会把这笔账继续算到江文灵头上,只好坐回位子上,重拾碗筷,顿时大家再次陷入了尴尬的氛围中。

姐姐夏梦飞偷偷碰了下沈研,让他说点儿什么,沈研对感情问题没有发言权,只好把话题转到工作上:“小明,今天早上在刘局长车上贴纸条的犯罪嫌疑人抓到了吗?”

夏正好奇地问:“什么贴纸条?”

沈研大略把早上的经过说了一遍,他的公司虽小,但也是厂商,早上自然也在会展中心,这件事早在业内广为人知了。

管安防的局长在全是安防厂商的会展中心,被人贴了威胁纸条,结果还查不出是谁干的,这事普通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夏明摇摇头:“暂时还没有结果。”

“你觉得歹徒接下来真会在滨江下手吗?”

“不好说,也许是声东击西,也许就是挑衅。”

沈研点点头,叹息一声:“说到底,还是现有安防设备的局限性。你想啊,如果当时刘局长的车在监控的拍摄范围内,那么……”

夏明赶紧打断他,以免他爸妈或是谁多问一句什么是局限性,沈研又要做一场安防产业的科普演讲了。

“前几天你的全景监控拍到了人,中心有给你们公司拨款吗?”

“有啊,”沈研兴高采烈起来,“中心这次破例提前拨了全款,跟我们公司搞合作试验,一次性批了二十多台设备。”

舒珮珺关心地问:“二十多台设备值多少钱?”

沈研摇晃着脑袋伸出两根手指:“二十多万,还不算软件系统的钱。”

夏正问:“软件系统多少钱?”

“这次软件我们免费提供。”

“哦。”大家失望至极,刚看他谈笑间的气势,像是谈了场两千万的买卖,原来才二十几万,心理落差不免有点儿大。

沈研认真地寻求夏明的意见:“你觉得我这次试点的探头,全部放在滨江区如何?”

“你指望再靠全景监控破案?”夏明干笑。

“对啊。”沈研的表情没在开玩笑,“如果歹徒真在滨江区下手,靠全景监控把人抓了,下次政府招标,肯定会加上全景监控,而这一项,只有我们公司能生产!”

“呃……”夏明停顿一下,想尽量不打击他,“二十个探头能覆盖几个街区?更别说是整个滨江区了。即便运气好,又拍到了他们,也没多大用处,他们都做了伪装,面对面都辨认不出真实面貌,你的全景监控只拍到了他们在现场的动向,不知道他们最后的行踪,照样抓不到人。这两人对反电子刑侦这块很专业,至今我们对他们的一切,还是一无所知呢。”

“一无所知?不应该啊,你不是说过,电子刑侦和犯罪现场的痕迹勘查本质上是同样的道理,你是找数据的痕迹,一个人在城市生活,不管是从摄像头下经过,还是使用手机,上网,所有的痕迹最终都会在你们的数据库里存下来。监控没拍到人,那他们是否用手机,有没有上网……”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夏明霍然站起身,转头就往外奔去。

“小明……”

“我加班。”

第二十二章

指挥室里,林奇和张强、李振威还在讨论滨江区的巡逻布防,见到匆匆赶来的夏明,忙招呼他一起商量。

夏明来不及坐下,径直说:“我想试试另一种追踪办法。”

张强疑惑地看着他:“监控这条路走不通,还有什么办法?”

“当时歹徒身上带了手机,我想……”

“等等!”张强警惕地站起身,将他们都带到旁边的办公室,关上门,问,“你想通过手机查人?”

“对。”

“可是不知道对方手机号,怎么查?”

“也许可以试一下电子栅栏。”

林奇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张强没回答他,凝神思索了片刻,点点头:“理论上可行,实际没这么用过,而且案发地周围有电子栅栏吗?”

“我们三代系统上标注着有。”

张强点下头,事不宜迟,马上跟着夏明回到指挥室,让他现在就查。他则跟另两人解释电子栅栏。

手机电子栅栏是近年才投入使用的设备,这是一个类似移动基站模样的装置,覆盖范围大约一千米,如果有建筑物遮挡,有效距离会相应缩减。手机进入覆盖区域后,电子栅栏会识别出手机号,并记录下来。

这设备主要用在反恐上,大多安装在广场、车站这类地方,比如某些已备案人员的手机号码,或是一些刑释人员登记的手机号,一旦被电子栅栏记录,说明此人来到现场,电脑就会马上把消息发送给辖区的警察,警察自会特意留心这些人的出现。

坦白说,这东西在反恐方面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真要干坏事的不会用真实手机号,而且电子栅栏体积庞大,安装和维护都很麻烦。杭市作为安防之都,自然也会象征性地安装一批,平时很少用到,它只是监视危险的手机号进入,信息中心从来没用它来查过手机号。

中心现有的安防地图只标注监控探头的信息,没有电子栅栏,大康的三代系统上则集成了全部安防设备,所以夏明才记得距案发地不远处的一个广场上,标注着一台。如果设备正常运行,很可能会将歹徒的手机号码记录下来。

张强三人站在夏明身后,看着他打开电脑,找到对应编号的电子栅栏数据库,开始查找。

对于能否真用电子栅栏查出结果,夏明也是第一次干,没有把握。

这台电子栅栏的位置距离钱塘公馆北面道路直线距离有七八百米,快到极限距离了,而且中间有建筑阻隔,影响信号。手机进入区域后,至少需要十五秒才能被识别并记录下来。

电子栅栏的最大覆盖面积是方圆一公里,也就是三个多平方公里,这在城市里都够几万人居住了,在这样一片区域中,每分钟都有几十上百个手机号出入该范围。

尽管全景监控记录了歹徒来去的时间点,但由于案发地正处于电子栅栏识别的极限区域,不知道手机号是否被记录下来,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分钟进入了电子栅栏识别区,也可能中间脱离了识别区,所以这项追查理论可行,但实际操作极其困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