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穿成苏培盛了> 第11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章(1 / 2)

不过此时,苏公公还没太搞明白这位有名的人物到底是谁,只是四阿哥告诉他这位张大人十分眷恋山水,几经乞休后才被允准致仕回乡。此次皇上南巡,又特招他迎驾,可见仍深得圣心。

本来,张英的到来与苏伟是没什么大关系的,但晚宴过后,张英竟带着自己的儿子特意来拜见四阿哥。而张大人向四阿哥引荐的次子,正是苏伟在大火那晚后,一直惦记的那位颇会审时度势的年轻人。

臣张廷玉给四阿哥请安,年轻人在父亲张英身后向四阿哥一拱手,苏伟站在一旁,呆住了他果然是被历史选中的人,眼光太XX到位了。

第161章烟雨南

康熙四十二年

三月末,御舟过清口,泊淮安府。

皇上召四阿哥陪同在堤岸边溜达,苏伟跟在皇主子们身后,一边观赏杨柳岸清风醉的曼妙春景,一边暗暗感叹能脚踏实地的走在路上真好。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鱼米之乡,咱们这才入江苏,已能看出些富庶的样子了,康熙爷背着手,登上几级台阶,站到一处高岸上。

四阿哥尾随在后,低头答道,儿臣自幼多从诗词中领略江南风貌,如今跟皇阿玛出来,能亲眼看看这烟雨繁华之地,实是不枉走这一遭了。

康熙爷弯弯唇角,世人多看江南的柔顺多情,却不知江南也多英雄,多男儿气魄。于天下形势而言,江南更是兵家重地,得了江南就等于得了半边河山。

皇阿玛圣言,四阿哥略一思索,俯身拱手道,儿子记得老子曾经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江南纵多烟雨,然水润万物、雨裹重山,这大概就是江南一地的特征吧。

康熙爷看了四阿哥一眼,似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世间万物至柔即是至坚,反之亦然,事事都不能只看一面

皇上,梁九功躬着身子上了高台,京城有加急奏折呈上来。

康熙爷眯了眯眼,接过奏折看了看,片刻后将折子转递给了四阿哥。

四阿哥一愣,俯身接过,皇阿玛,这是陈梦雷参奏李光地?

康熙爷抿了抿唇角,面上未有任何变化,负手望向远方,老四可听说过李光地与陈梦雷往日的恩怨?

儿臣有所耳闻,四阿哥微微垂首,李大人独占了蜡丸传书的功劳,害得徐编修落了三藩反贼的罪名,差点被流放。三十七年,皇阿玛在盛京召见了他,还了他清白,召他入京任职,如今似乎在三哥府上行走。

康熙爷点了点头,低头挽起袖口,那你知道,朕当初留用了陈梦雷,却为何没有治李光地的欺君之罪?

四阿哥略一征愣,低下头道,儿臣不敢胡乱揣测,皇阿玛的决定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康熙爷弯了弯唇角,其实不难琢磨,李光地是治世能臣,陈梦雷有文家工笔,如今是各行其事、各尽其才,于朕于朝堂都是最好不过的。

可,四阿哥微蹙眉梢,李大人曾欺君判友,皇阿玛难道不

胤禛,康熙爷打断四阿哥的话,再能干的臣子都不过是普通人,是人就会有欲望、有贪念,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是不堪为用的。为君为主,要做到的是善用,不是苛求。

四阿哥神色恍然,躬下身子道,皇阿玛慧言,儿臣受益匪浅。

康熙爷点了点头,往台阶下看了看,你建府也有一段时日了,身边使唤的人不少,不过这跟着你的公公,倒是个老面孔,似乎在阿哥所时就在你身边了吧。

是,四阿哥抿了抿唇角,苏培盛是皇额娘赐给儿臣的,自承乾宫时就在儿臣身边了。

原是如此,康熙爷敛了敛眉目,你皇额娘的眼光一向是好的,那太监跟了你这么久想必差不了。

四阿哥未答话,只是略略地点了点头。

此时,台阶下的苏公公,猫着腰站的异常标准,眼睛却控制不住地四处乱飘,直到不远的甬路上,两位公公引了几位官员走来,才暗暗地吐了口气。

淮安渡口

数艘龙船停泊,南巡大军换乘小船后,几位随扈阿哥各自分乘,四阿哥的船停在太子御舟之后。

船脚处,一扇木窗半开,纱帘后站着一抹倩影。

小主,絮儿好奇地向外张望着,这里是你的家乡吗?我听丫头们说,小主的父亲在淮安府山阳县任职。

诗玥弯了弯唇角,看着不远处岸上的杨柳,声音轻柔,我很小就随父母进京了,对于家乡没有什么印象,不过从前父亲总是提起,长长的小巷,涨满青苔的石板路,大约也是江南的某个小镇吧。

絮儿恍然地点点头,眼睛放着光亮,奴婢要是能陪着小主出去走走就好了,这里四处都水水润润的,从窗子往外看都好漂亮,房子、小桥和京城一点都不一样。

你就是贪玩,诗玥好笑地戳戳絮儿的额头,咱们是府上内眷,怎么能随意出去走呢,更何况是跟随皇上出巡,还是老老实实的好。

是,絮儿吐吐舌头,冲诗玥扬起笑脸,不过,虽然不能出去,奴婢还是能托侍卫上岸一趟的。小主想不想给家里去封信,或送些什么东西?这里离山阳应该很近,让侍卫去跑一趟就行。

诗玥愣了一会儿,末了,轻轻摇了摇头,还是不要了,父亲好歹是地方官吏,应当是不缺吃穿的。龙船上人多眼杂,咱们不要多生事端了。

是,絮儿抿了抿嘴唇,在地上蹭了蹭鞋子,一晃眼咱们跟着贝勒爷出来一个多月了,贝勒爷也奇怪,带着两位格格出巡,却一直自己歇息

絮儿,诗玥打断小丫头的嘟嘟囔囔,咱们是随贝勒爷跟皇上出巡,一言一行都要当心,这话要是让旁人听了去,你这颗小脑袋瓜就不用要了。

奴婢知错,絮儿垂下脑袋,嘟了嘟嘴,诗玥摇了摇头,转身看向窗外。

傍晚,为首的龙舟上亮起了灯笼,吟乐之声远远传来。

李氏坐在自己的船舱里,品着圆桌上的各色江南菜肴,皇上宴请众位皇子大臣,留守在小船里的内眷们也熏沐圣恩。

小主,喜儿匆匆迈进屋门。

干什么慌里慌张的?李氏蹙着眉心将筷子放下。

小主,奴婢刚听人说,喜儿面目仓皇,言语却颇为支吾。

听人说什么?李氏扬起眉梢,别吞吞吐吐的。

是,喜儿咽了口唾沫,奴婢听外面的侍卫说,今儿个皇上赏了山阳县县令一封扇诗。

不就是一首诗嘛,李氏端起小汤碗,白了喜儿一眼。

小主,您忘了,喜儿苦着脸道,武格格的父亲就在山阳任县令。

李氏一惊,手里的白瓷汤碗落在地上,微烫的银耳桂圆羹溅湿了裙角。

小主,喜儿跪到地上,垂着脑袋不知如何是好。

李氏沉默了半晌,压着嗓子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地告诉我。

武氏船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