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穿成苏培盛了> 第36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章(1 / 2)

第477章员外郎

康熙五十年

四月二十六,东小院

清晨,张起麟端着水盆,轻手轻脚地推开了正堂里间的门。

卧房里隐隐有了点儿动静,张起麟知道,这个时辰王爷也该醒了。

卧房内,放下的软红帐子里,一个人哼哼唧唧地趴着,另一个轻轻揉着他的腰。

爷要去朝会了,你再多睡会儿,今天就别四处去折腾了。

你别忘了答应我的事!趴着的人很坚挺,见人要下床了,连忙拉住他。

爷记得了,不就一个笔筒嘛,四阿哥握住苏伟的手亲了亲,你要什么,爷都给你。

别说这种恶心吧啦的话!

苏大公公唰地抽回自己的手,像专骗小姑娘的老流氓!

四阿哥笑了一声,神清气爽地穿上靴子,下了床,现在甭管人说他什么,他都生不起气来。

早朝,乾清宫

都统法喇与副将岳钟琪,一举击败巴塘、里唐附近的叛军,总督年羹尧遣人安抚了当地百姓。

康熙爷收到军报,很高兴。

年羹尧同时上奏,言西藏军情叵测,青海形势复杂,四川地处关键,请求做入藏协战准备。

康熙爷允准,这谕旨一下,既意味着将不止青海一路兵马入藏了。

虽然,四川这路兵马也受大将军统领,但两方相隔甚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驻扎西宁的大将军势必很难控制四川这一路兵马。

这也就意味着,原本以王旗出征的大将军,权柄必将有所下移。

下朝后,马车上

隆科多得了边关的消息,暗自前来与四阿哥商讨。

年羹尧这一手确实厉害,既和了万岁爷的心思,又分了大将军的权柄。

胤禵在青海带兵并不顺利,罗卜藏丹津那一伙人已经盯上了西藏,四阿哥靠在车壁的软垫上。

皇阿玛有意两路出兵,也是担心青海那边出什么意外。

策凌敦多布没有被驱逐前,罗卜藏丹津应该没那个胆子。毕竟,准噶尔对青海虎视眈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隆科多对边关的局势也掌握了很多。

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助年羹尧一臂之力,若是四川大军抢先攻进了拉萨,拿下了策凌敦多布,那大将军这一次就是十足十的雷声大、雨点小了。饶是平了西藏,他也分不了多少功劳去。

边关战况一日多变,能赢才是最紧要的,四阿哥并不大认同隆科多的说法,更何况,胤禵在军事上也有自己的主张,未必就会被年羹尧压制。

王爷,西藏战事是眼下万岁爷最牵挂的事,您在边关有年羹尧、岳钟琪这样的好棋,可不能白白浪费啊。

这一点,本王心里有数

四阿哥低下头,端起小桌上的茶碗,慢慢刮去茶沫。

马车到了内务府,雍亲王下了车,自有内务府总管来接。

这时候掌管内务府的是二等阿达哈哈番董殿邦。

董殿邦家里是正黄旗包衣出身,他自己为官还算勤勉,得了二等阿达哈哈番的爵位,如今与海章同管内务府。

微臣董殿邦给王爷请安。董殿邦是个大胖子,躬身行礼时都有些费力,但他仍然做的很标准。

劳烦总管大人了,雍亲王背着手往内务府里走,本王今日来,是想托大人寻个东西。

王爷您太客气了,您想要什么,派人来吩咐一声就是了。董殿邦颠颠地跟在后面。

今日朝会下来,刚好路过,雍亲王走进内务府大堂,让随行的张起麟拿出了一小包碎瓷片。

这是董殿邦拿着瓷片,仔细辨认了一会儿。

是一只青釉底儿的珐琅彩笔筒,牡丹龙凤纹图样的,张起麟开口道。

董殿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微臣眼拙,一时记不起库里还有没有了。这样,微臣叫广储司的员外郎来好好辨认辨认,若是有,立马给王爷取来。

最好是有,雍亲王抬起头,神色却不大像刚进来时很随意的模样了,本王应承下来的事,不好落空。

董殿邦有些呆滞,是,是,微臣这就让人去找!

大人多费些心吧,既是龙凤纹的,应该有两只才对,张起麟在一旁提点了一句。

对对,请王爷放心,瓷器都是广储司员外郎看管的,微臣这就叫他过来。

雍亲王微微点头,董殿邦忙打发人去请员外郎。

片刻后,一个看起来年近四十的中年人跟着小厮走了进来,这人长得还算俊秀,气度很秉正,只是眉宇间有些暗沉。

微臣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鄂尔泰,见过雍亲王。

嗯,四阿哥微微点头,免了鄂尔泰的礼。

董殿邦俩忙上前,把碎瓷片塞进鄂尔泰手里,你赶紧看看,库里还有没有同样纹饰的笔筒了?要是有赶紧给王爷拿来!

鄂尔泰微微皱眉,抬头看了雍亲王一眼,又低头细看了看那堆碎瓷片。

这是年节时官窑进上来的描金珐琅彩青釉瓷笔筒,确实是双瓶,其中一只上个月被送进乾清宫了。

哎,那另一只呢?董殿邦是深得为官之道,明白不该问的绝对不问。

另一只在库房里,鄂尔泰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董殿邦乐了,赶紧给王爷取了来,别让王爷多等。

鄂尔泰却是站住没动,又拨了拨手里的碎瓷片,王爷要另一只,可有宫里的手谕?

整个屋子里的人都僵住了,一直没说话的雍亲王抬起了头。

鄂尔泰后退了一步,完全忽视董殿邦频频闪动的眼光,给雍亲王一躬身道,王爷,微臣奉命看管广储司瓷库,没有相应的章程,请恕微臣不能随意为您支取。

你疯了你!董殿邦终于忍不住了,咬着牙冲鄂尔泰哼哼。

鄂尔泰仍然像什么都没看到一样,回了这句话,就规矩地站在原地,一副任凭发落的模样。

四阿哥此时倒是很欣赏这人的做派,为官清正,秉公职守,不畏强权,这在看多了京里的一堆蝗虫老鼠后,真显得尤为可贵。

不过,他今天必须得把笔筒拿回去!

鄂大人是个秉公职守的人,难得,难得

雍亲王笑着点了点头,大人放心,本王今天取了这只笔筒,明天定会让人补上条子,不会让内务府为难的。

这是哪儿的话,这种事儿哪用劳烦王爷?董殿邦一边陪着笑,一边冲鄂尔泰狠狠甩眼色。

补条子并不合规矩,鄂尔泰仍是不搭理董殿邦,内务府已经被左一家右一家的条子补成张四处漏风的渔网了。王爷刚查过京通粮仓,难道没曾想过内务府如今的下情也是大同小异了吗?

鄂尔泰!

董殿邦发了火,你这个员外郎也不想当了是不是?在王爷面前敢胡说八道!

我是不是胡说八道,王爷一查便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