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北朝求生实录> 第152章 塔防流大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 塔防流大师(1 / 2)

老实,北齐时期的洛阳城,对于防守的一方来,是个非常坑爹的地方。lt;/Pgt;

lt;/Pgt;

城池不仅残破,而且曾经的防御体系早已支离破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lt;/Pgt;

lt;/Pgt;

为什么这么呢?lt;/Pgt;

lt;/Pgt;

因为在三国时期,洛阳也许还算是一个“四塞”之地,北靠邙山,南邻洛水,西有潼关,东有虎牢关。lt;/Pgt;

lt;/Pgt;

但在北魏末年,这种格局就被战乱给彻底打破了。lt;/Pgt;

lt;/Pgt;

洛阳的外城郭被毁,早就不堪使用,起不到任何防御的功能。洛阳的城防是依靠内城郭和西北角的金墉城来维持的。lt;/Pgt;

lt;/Pgt;

而比邻洛水的南面,靠的是一座浮桥。西面的潼关和弘农城在西魏(北周)手里,到洛阳一马平川,可以完全不设防。lt;/Pgt;

lt;/Pgt;

这是洛阳局部的地理环境。lt;/Pgt;

lt;/Pgt;

然而全局的地理大环境对防守的一方也相当不乐观。lt;/Pgt;

lt;/Pgt;

北面的邙山是战略制高点,但并非不可攀登,也不能用来屯兵。lt;/Pgt;

lt;/Pgt;

西北靠着黄河的是曾经的孟津渡口,北魏在那里建了河阳三镇,也就是在黄河两岸和中心河州上分别建了三个军事要塞!lt;/Pgt;

lt;/Pgt;

这是防止洛阳被合围的西北防线。lt;/Pgt;

lt;/Pgt;

这里虽然有兵马,但是动不得,一旦河阳三镇被攻占,洛阳就很难守得住。lt;/Pgt;

lt;/Pgt;

南面的大防线更是一塌糊涂四处漏风,也就几条不宽的河作为依停能守,但不能死守。(河岸有关卡,但是水里能走船)lt;/Pgt;

lt;/Pgt;

类比于当年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lt;/Pgt;

lt;/Pgt;

若是建个大沙盘就会发现,洛阳城守不守得住,靠的不是关隘险阻,靠的不是洛阳城本身的坚固程度,更不是洛阳城驻扎了多少兵马。lt;/Pgt;

lt;/Pgt;

而是军力的充沛和兵力分布上的科学配置,二者缺一不可。lt;/Pgt;

lt;/Pgt;

战略节点和机动兵力都要布置得恰到好处,才能守住这个曾经的帝都。lt;/Pgt;

lt;/Pgt;

不要以为这个格局就纯粹是战乱造成的,事实上,后面的隋朝,以洛阳为东都的唐朝,这座大城都没有起到固若金汤的防御作用。和平时期还好,一到战乱,洛阳城的脆弱就暴露无遗。lt;/Pgt;

lt;/Pgt;

王峻跟独孤永业的分歧在于,前者想在洛阳西面,也就是正对着弘农城的方向,修建一条长三百里的壕沟,以及对应的塔寨!lt;/Pgt;

lt;/Pgt;

那不是三百米,而是三百里啊!lt;/Pgt;

lt;/Pgt;

所以独孤永业认为,此举完全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有这个人力物力,还不如打下弘农城来得划算。lt;/Pgt;

lt;/Pgt;

最后的结果,是王峻拿出高伯逸的信物和高洋的诏书,才让独孤永业低头。lt;/Pgt;

lt;/Pgt;

反正壕沟也不是一就能修好,先这样再呗,不然还能怎么办?lt;/Pgt;

lt;/Pgt;

独孤永业不是不讲道理的顽固不化之人,他也打算先看看效果再。lt;/Pgt;

lt;/Pgt;

金墉城里的争论,并没有影响到高伯逸。lt;/Pgt;

lt;/Pgt;

接下来的几里,他继续带着独孤罗在洛阳城里四处“宣讲佛法”,信众反而越来越多,大有李鬼变李逵的趋势。lt;/Pgt;

lt;/Pgt;

“师兄,你看那边!”lt;/Pgt;

lt;/Pgt;

独孤罗指着一队穿麻衣的人无精打采的扛着锄头朝金墉城的方向走去。lt;/Pgt;

lt;/Pgt;

“这些人,应该是去修塔寨,挖掘壕沟的,王峻开始行动了。”lt;/Pgt;

lt;/Pgt;

高伯逸沉声道,目光闪烁。lt;/Pgt;

lt;/Pgt;

“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lt;/Pg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