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北朝求生实录> 第237章 历史长河下的隐藏脉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历史长河下的隐藏脉络(1 / 2)

前世高伯逸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学到的总是谁谁谁建立了大唐,他麾下有多少名臣猛将,谁谁谁又干翻了大唐,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反诗(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类的。lt;/Pgt;

lt;/Pgt;

得好像只要是个人就能挥指方酋当大佬一般。lt;/Pgt;

lt;/Pgt;

然而轮到自己办事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这样。lt;/Pgt;

lt;/Pgt;

同样的将领,带着同样的兵马,遇到不同的情况,胜负可能完全不同,这也就罢了。lt;/Pgt;

lt;/Pgt;

有的人容易背叛,有的军队容易背叛,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节操,而是逼不得已,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易地而处,你不会比他们更忠贞。lt;/Pgt;

lt;/Pgt;

谁和谁结盟,谁和谁世仇,背后的关系可能错综复杂,而且有深刻原因,三言两语难以尽述。lt;/Pgt;

lt;/Pgt;

这些书本里面都不会写。lt;/Pgt;

lt;/Pgt;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经济的体现,所谓经济又具体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一概而论。武力是最重要的,但决定武力强弱的,往往是武力背后那些让人忽视的东西。lt;/Pgt;

lt;/Pgt;

所以这次高伯逸秘密南下江州,他手里的武器,不是兵戈,而是一种被后世很多人忽略的战略武器——食盐!lt;/Pgt;

lt;/Pgt;

中国古代集中产盐的地方,大约有三处,如果这三个地方一个都拿不到,政权的存在会非常危险。因为盐不但是生活必需品,而且还是赋税大头。lt;/Pgt;

lt;/Pgt;

古代的盐是能直接当货币使用的!lt;/Pgt;

lt;/Pgt;

没有钱你想维持统治,根本不可能。lt;/Pgt;

lt;/Pgt;

这三处地方,第一处乃是蜀地自贡地区,盛产井盐,质地优良,多半是供给蜀地。lt;/Pgt;

lt;/Pgt;

第二处乃是此时北方的河东郡,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据相关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民众在这里进行池盐开采,战国时,运城桨盐氏”,汉代改称“司盐城”。这里的盐,主要是供给关中和洛阳!lt;/Pgt;

lt;/Pgt;

第三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两淮靠海地区。其中以北齐射阳郡(即江苏盐城)赫赫有名!这里的盐,产量极大,销往全国各地,并且有着“两淮盐,下咸”的美称。其中销售的大头,就是通过扬州销往江南!lt;/Pgt;

lt;/Pgt;

这也是历史上扬州多盐商,而且富得流油的最大原因。lt;/Pgt;

lt;/Pgt;

举个例子:在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可以与当今美国媲美,而彼时扬州一城的税收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lt;/Pgt;

lt;/Pgt;

想想有多恐怖!lt;/Pgt;

lt;/Pgt;

但是,现在段韶跟陈霸先在建康一线的长江对峙,扬州成了前线之一,两淮盐再也没办法通过扬州转越江南了!lt;/Pgt;

lt;/Pgt;

这件事情的影响,就是江南食盐大范围的涨价,以至于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盐!lt;/Pgt;

lt;/Pgt;

以江州这边的苦哈哈为最,因为荆襄之地云梦泽也产盐,质地与产量虽然不如两淮盐,但好歹能自给自足啊!lt;/Pgt;

lt;/Pgt;

而江州南部那些靠山的豪酋们就没有这么走运了,不,应该他们是最倒霉的一批人。lt;/Pgt;

lt;/Pgt;

陈定听有一支商队的头头要见他,并且送了一石(石为容器,计量体积的单位,一石约20升。一石盐差不多40千克)两淮盐,立刻喜出望外!lt;/Pgt;

lt;/Pgt;

这些盐,足够一千人吃十了!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对,是救命稻草也不为过了。lt;/Pgt;

lt;/Pgt;

“陈洞主,你这里山清水秀的,真是个好地方啊!鄙人姓高,家中排行老二,你叫我高二郎就校”lt;/Pg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