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节(1 / 2)

她抬头,一双清亮的眸子望向他,“我我用圆凳垫一下。”本来就不打算麻烦夫君的。

在她呼吸不顺的时候,王舒珩终于向后退了几步。姜莺深呼吸一口平复心绪,她正打算去搬圆凳,王舒珩忽然拦住了她。

只见王舒珩弯腰抱住姜莺小腿,起身令她视线骤然升高。突如其来的动作吓的姜莺一声惊叫,反射性双手环住王舒珩。

这一下很突兀,但王舒珩并没有说什么,反而极其体谅地让姜莺靠在自己肩上,这下总算稳稳当当。

他是个高大的男子,肩宽窄腰又正值青年,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王舒珩双眉微挑,示意:“要哪本,自己挑。”

这回姜莺的脸更红了,她飞快拿下一本书挣扎了下,王舒珩这才放她落地。

看她小脸红扑扑,王舒珩问:“你热?”

“夫君不热?”

正是盛夏,热不是很正常吗?王舒珩便道:“是有一点。”

两人都没在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的情愫。好在没一会王舒珩便回到位子上继续看他的兵书,心情平复后姜莺搬了圆凳坐在他身侧。

两人各看各的,谁也不打扰谁。姜莺手里拿的这本《次韵赋》是一本不知何人撰写的游记,里面都是游览山河的所见所闻。

游记实在精彩,辞藻华丽生动,就是有些字词生僻。姜莺毕竟有好几年不曾去书院,便指着书页上的一段问:“夫君,这段什么意思?读不懂。”

她捧着书本靠近,王舒珩便闻到那股幽幽的香,丝丝缕缕沁入肺腑,王舒珩有些贪恋。

姜莺趴在书桌上,双手托着下巴,一根葱白的小指着看不懂的地方,等他解答。

王舒珩再次凝神。看了两眼道:“这是前朝宰辅李林柄之作,离开官场后他久居泉州十七年,有孤游癖士之称。这篇讲他冬日游览九日山琴泉轩,只见怪石嶙峋,朱弦枯木,深涧发出泠泠之声,与轩中琴声遥遥呼应”

说到一半,他的声音缓缓停下,因为姜莺正目不转睛注视着他,不知有没有在听。王舒珩弓起食指轻轻敲了一下她的脑门,姜莺反应过来走神,捂着脑门不好意思地冲他笑起来。

少女笑容娇憨,令人目眩。王舒珩问:“可听懂了?”见姜莺点头,他便道:“重复一遍给我听。”

姜莺顿住,她刚刚确实在走神,哪记得住夫君讲了什么,只记得泉州两个字。姜莺笑了两声,把书本合上,问道:“夫君说那前朝宰辅久居泉州,我瞧书中不仅写了九日山,还有莲花峰胜景,说什么月晓风清坠白莲,世间无物敢争妍。泉州在哪里?真的有那么好吗?”

泉州好不好,王舒珩也难以评判,如实道:“东南边我不太熟悉,倒是北边和南境去的多一些。”

姜莺一听愈发不愿看书了,缠着他:“那夫君给我讲讲,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好不好玩?”

好玩是不可能好玩的,王舒珩去的地方战乱频发,就算有极好的景致也无人欣赏。不过瞧她兴致极高,王舒珩便挑了些说:“去年在北疆,我倒是策马去过天山。时节五月仍是满山飘雪,长风浩荡不见草木。虽苍茫寂寥,但也不失为策马奔腾的好去处,一口气奔出几十里无比畅快。”

姜莺十分羡慕,夫君竟然去过这种好地方,不像她,似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白沙镇了吧。“以后夫君出门,能带我同行吗?”

“等闲下来。”王舒珩回答的模棱两可。

姜莺提议:“那去哪里?北疆吗?”

她兴致勃勃,王舒珩却想着别的事。听小鸠说泉州表公子与姜莺自小感情极好,姜怀远也有意搬迁到泉州,这么一想,姜莺对泉州该是有印象的。

“或许,你想去泉州?”王舒珩试探,“泉州的九日山和莲花峰,听闻也是极好的。”

哪知姜莺摇头,认真说:“夫君怎知我想去的是泉州,而不是别处?九安山和莲花峰再好,我也在书中瞧过了。泉州听着虽有趣,但说不准只是人们夸大其实。”

“当然,如果夫君想去泉州,我也不是不能相陪。夫君去哪儿我去哪儿。”

那个送姜莺去泉州的想法,头一次在王舒珩心中有了动摇。想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去泉州一开始便是旁人的谋划,姜莺自己什么想法没有人知道。

如果她不愿意,王舒珩当然不会强行把人送走。王府这么大,装一个姜莺绰绰有余。姜莺再怎么能花钱,他养得起。

翻了一会书,姜莺便困了,垂着脑袋一点一点。见状,王舒珩轻轻抬起她的下巴,说:“回屋去睡。”

她是个懒虫,春困夏乏,即便如此还是用力睁着眼睛挨着他:“我要和夫君在一起。夫君看书,我就靠着夫君睡。”

姜莺这种黏人的劲,王舒珩不是头一次感受了。他叹了声,只得调整姿势,让姜莺枕着自己的腿,从一旁软榻上捞过条薄毯盖在她的身上。

少女趴在他的腿上一动不动,没一会果真传来均匀的呼吸声。王舒珩看书,向来专注一目十行。可是腿上枕着一名女子,他渐渐分神了。

书中明明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字句,他却怎么也集中不起精神,目光频频朝腿上的少女侧去。

她睡觉的模样极为安静,皮肤瓷白玉腮微红,黑发如瀑般低垂。因整个人不设防备,樱桃小口微微张开,朱红诱人采撷。

望着少女沉静的睡颜,王舒珩手指情不自禁抚上她的耳尖。和想象中一样细腻滑软,他没敢用力,生怕吵醒了姜莺。

王舒珩搁下书本,他发现,事情好像不太妙了。

第38章多嘴

时节进入雨季,临安城数日阴雨连连。这年,恰逢大梁五年一次的任期更替,官员外放,回京全赶在八月,府衙新换一拨人难免事务堆积,因此王舒珩常常忙至深夜。

这天忙完公务已是亥时,见王舒珩阖上文书,闭眼指尖自个揉着脑袋,福泉端来热好的饭食,贴心道:“殿下,该用晚膳了。”

此时府衙已没什么人了,王舒珩睁眼,冷不丁瞧见一叠桂花卷,糯米鸡块和鱼羹,菜色精致一看就不是出自府衙。

福泉笑了,专挑好听地说:“什么都瞒不过殿下的眼睛,晚膳是二姑娘托小鸠送来的,说您再忙也不能不用膳。属下一直放在厨房,还热着呢。”

其实就算福泉不说,王舒珩也能猜到一二。姜莺嗜甜,每顿膳食必备甜点,这道桂花卷便是她最近的心头好。

王舒珩并没有多喜欢甜食,但还是夹起尝了一块。他边吃边翻阅近期的调任名单,意外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明泓。

明家在汴京是高门,明海济一代名儒乃三代帝师。他的儿子,孙子也是八斗之才,如今个个是朝廷中流砥柱。王舒珩少年时期曾在东宫伴读,与先太子同师承明海济,这些年与明家关系一直不错。

以明家在朝中的权势,官员外放是轮不到明泓的,人既在临安新一任知府的名册上,王舒珩猜测应该是明泓自请。

如今他久居临安,人到临安自然要以尽地主之谊。王舒珩吩咐福泉,过几日在百安楼设宴。

回至王府已是深夜,卧房中仍是灯火通明,显然有人在等他。王舒珩洗盥完进卧房时,果真见姜莺还醒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