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节(1 / 2)

“你们既早都有了主意,又何必再一同前来此处寻我商量,自去做便是。”

因利而聚,现在还得因利而散,魏鸿明自知大势所趋是拦不住这些大户了,若是闹得太僵只怕被反咬,毕竟一户好对付,群起就不好对付了。

现在魏家已经失去云家大半的助力。

不过他最气恼的是因为这些人降分成,他也必须得跟着降。

原先县里的分成与他地不同能持久至今,那是因着本县八成人数都是东家分成高于朝廷的规定,大环境如此雇农再苦也没得说,换了这家那家只会更高。

而今一旦大多数东家降了分成,县里的分成大多数都是四六,若是有三七二八的存在,那就是特立独行,与先前的道理一样。

雇农不满前去县衙闹,先时是法不责众,一旦落单县府定然处置。

人散后,魏鸿明气的血气翻涌,堂中的桌凳没少受罪:“杜衡还真有两把刷子,怪不得能把蒋作无那老东西给整走了,还真是我小看了他!”

杜衡得到县里的人户暗暗都降低了粮产分成以后,正在内宅的书房里给他的那些曾经交好的同窗师兄们写回信,交换着离开白榕书院后的生活。

“总算是熬不住了,幸得是有黄家作为开口,不然事情还真没那么容易施展下去。”

秦小满道:“我今儿出去买菜看见街市上乞讨的人少了好多,都没如何看见了。”

杜衡笑道:“已经到户房去登记重新立户了,不过手脚好能干活儿的先被选走,还剩下不少老弱病残。但能安置下多少就先安置着,等过了春耕就晓得还剩多少,届时县衙在安置这些老弱病残的也更容易安排些。”

先时的流民群体过大,县衙实在也是接不下来。

秦小满乐呵道:“现在流民被安置了一大部分,县里少见,过两日府上过来考课的官员见着印象也能更好些。”

地方官员五年一次考校大选调任,但并不是五年才考察一次,实则是每年都有考评的,只要没有极大的过错或者大功,或者朝廷有特别的安排,五年内的考课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

且考察也不会像五年一回的大选那么严格,一般就看看粮产赋税收成一类的,再看看官员的风评名声,比较轻松一点。

因每年下半年的时候适逢秋收,地方上事情繁杂,上头也不便过来考察,一般都是第二年开年春耕之前来评考,这时候前一年的赋税产收上头也已经收到了,又是县里相对于清闲的时候,过来评考是最合适的。

杜衡倒不是为了应付评考才安置的流民,只是时间恰好而已。

当然给百姓做了实事,上头能赏识自己再得个优评,那就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了。

第105章

府城的同知徐大人为今年地方上的年考课官,正月底,人就到了秋阳县。

府城上同知有两位,一个是徐成效,一个是穆同知,也就是昔时白榕书院的师兄穆惕的父亲。

每年考课的时候两位同知都会下派,以抓阄定考课的县城,想必今年徐成效抽到了秋阳县这头。

此次前来不单是考课地方官员任职的情况,锦团府的囤兵驻地在秋阳县,下派前来顺道还要前去看看囤兵的情况。

徐同知下县后还未到县衙,头先就去了霞飞驻地,然则威平将军却在前一日折身去了府城下的他县招兵,同知前去扑了个空。

冯万河最是就见不得上头下来考课,武官囤兵一事本是朝廷兵部派人下来巡检,这朝府城的人要来看情况,他才懒得领着文官在驻地上转悠说些弯酸客套话,明知这日府城要来人,提前就给走了。

同知官低冯万河,瞧人此般无礼也不敢动怒,毕竟这威平将军和知府都能干起来,他一个同知,也只得在小本本上记上冯万河一句没有礼数。

不过武官大致如此,记了也是无关痛痒。

冯万河耍脾性倒是爽快,就是害得杜衡倒霉。

同知在驻地吃了瘪,心绪不佳,对杜衡的考课上自然严格不少。

徐成效也不是头一次来秋阳县做考课了,此番进了秋阳县地界,荒旷地上是大批的老百姓在开荒垦地,下车一问竟是安置下来的流民。

再往里走些,路过的乡落上也是热闹不已,村村都有水渠经过,矗立起来的水车已经初具模样。

进了城,来往之间也是肉眼可见的喧嚷热闹了不少。

往昔这秋阳县是府城官员最不愿意下临的一个县城,荒凉、粗蛮,上缴田产赋税最为恼火不说,借了朝廷的钱屡下催缴文书连知府每每提及也迟迟不做归还,连知府都头疼不已。

也不过是一载未曾经临秋阳县,没想到竟然变化这么大。

他记得大选之时还因为秋阳县的知县不作为被贬黜调任,这新任知县才上任不过半年之久,县里就做出了此番改变来。

虽每年考绩之时,地方上屡有为了应付上头的考课而临时做调整搞些面子功夫,倒是已经屡见不鲜了。

可秋阳县上肉眼可见到的工程以及变化却并非一日之功,不是为了应付考课一时间能搞成的,徐成效见着府城下的老顽疾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心头也是大为欣慰。

一改在驻地踢到铁板的不佳心情,对着杜衡和颜悦色了不少,捏着胡子笑眯眯道:“知府大人常有提及杜知县,说年轻有为,是才学务实的官员,当能把秋阳县治理得当,今一见,果真不枉知府大人之赏识。”

“同知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当。今上任许多地方事宜尚未处理妥帖,还需府上包涵。”

徐成效道:“杜知县心系地方百姓,府上看得到,自会尽力支持地方兴立起来。”

考课官在秋阳县待了两日时间,对地方上的地区户口、垦田、水利、盗寡等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考课。

杜衡此回安置了流民新增了户籍,又开荒建造水利,甚至还清除剿灭了山匪,一桩一件的都是大考绩,如此算下来已经是地方上大有作为的县官。

徐成效如实做了记录,对杜衡也越发的满意。

翌日,徐成效要赶往下一个县城前去考课,秋阳县呈欣欣向荣之态,考课官回府城也有话能说,便没在秋阳县多做耽搁。

杜衡在府衙门口送徐成效上车:“秋阳县暖和不觉初春冷意,他县倒春寒,同知大人此行前去还望照顾好身子才是。”

徐成效看着站在马车帘子前的清隽面容,春光融融下更是赏心悦目,听到此番关切之语,他倒是头一次对知府的喜好有了一番新的体悟。

“好,本官定然会保重身子,杜知县不必辛劳远送,回吧。”

马车缓缓驶向主道,杜衡负手而立,看着车马前去,他面上带了一抹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