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 第260章 千里送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章 千里送衣(1 / 2)

而一散了会,赵乔年和大牛就拉住了方询,几个人摸到一处僻静之所,赵乔年才敢据实相问:“方家大少爷,你读书多,跟着城主的时间长,你给我们分析分析,这城主为啥一直晾着我们兄弟几个,不给我们分事情做?这攻城也不让我们做,后勤也不让我们做,这…这到底是啥意思?”

大牛也急道:“我们兄弟几个本来想直接问城主的,可是城主现在今非昔比,我们这心里也没底,不敢贸然去打扰城主…方家大少爷,你就看着我们曾经一起流放的份儿上,还请明示,我们兄弟几个脑子笨,着实猜不透城主的心思。”

见他们都是一脸不解的望着自己,方询微微一笑,拍了拍赵乔年的肩膀:“赵大哥你就放心吧,几位兄弟真别多想,城主怎么可能晾着你们?只不过嘛,我们现在给城主做工的人,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至少得扫盲中级班毕业。我估摸着城主是准备马上开始全民教育,你们也得去上课,上完课毕业了才能给你们安排事情做。”

“上课?”大牛登时如丧考妣,“又要读书认字?”

赵乔年则想起去年流放路上徐振英带着大家上课的样子,“是不是还是学那些四则运算和拼音?”

大牛惊呼一声:“完了,去年学的早就忘了!”

方询便笑着说道:“应是如此。所以你们在中级班毕业以前,城主应该不会给你们安排具体的事物做的。你们可以把这个中级班毕业当做大周朝的进士,这没考上进士的,怎么好安排事情?”

大牛急道:“可我们也就是手脚功夫强一点,我们帮着城主打仗也要学那些东西?”

“学,都得学!”方询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感慨,“我也不怕实话告诉诸位,城主确实是今非昔比,咱们也不能和流放卖肥皂的时候相比。当初城主每攻一个城,就力排众议强势推进全民教育,因此现在金州府几乎人人都识字。你们想想,这样算下来,城主手里的能人异士有多少?不说你们还想当个将军,就说金州府的士兵那都是人人认字,每日上午操练,下午文化课,晚上实战演习。这样练出来的兵,各个能文能武,诸位觉得你们比起他们能力如何?”

这一番话说得赵乔年和大牛登时脸白如纸。

如此说来,他们在徐振英手底下根本没有优势!

“我也是念在昔日的情分上,因此说话才实诚了一些。诸位要不是仗着当初流放路上和城主的情分,你们现在的水平,怕是最多只能当一个金州府的小兵!更别提眼下和城主共处一室议事!你们可知道,如今城主书房的门槛,多少人求着都进不来呢!”

赵乔年立刻抱拳:“多谢方大公子据实相告!你能跟我们说实话,我们很是感激!”

大牛也道:“赵大哥说得没错,若非方大公子点醒,我们怕是还稀里糊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方询连忙虚虚扶了一下赵乔年,“你们不怪罪我就好。不过城主是个念旧的人,想必她肯定是愿意给你们机会的。你们且等着,等教育口的人就位以后,兴元府肯定立刻就要开展全民教育。到时候你们务必要好好学,争取在文化上也拿一个好成绩,到时候自然不愁事做。”

几人立刻真心实意的感谢方询指点迷津。

等方询走后,大壮才摸着脑袋,一脸痛苦:“妈呀,怎么又要学那些该死的四则运算?徐大妹子就不能给咱们开个后门,直接让我们当个将军什么的吗?”

赵乔年却眉头紧蹙:“得了,这两天开会的时候你还没看出来吗?”

“看出什么?”

“城主手底下能人辈出,咱们几个大老粗算个屁!开会的时候我们根本听不懂,可你看看城主手底下的那几个士兵,各个不仅能说会道,而且都能接上城主的话,谈起兵法来那更是头头是道。咱们几个大老粗,坐在那儿就跟一群酒囊饭袋似的,城主让咱们这种人去当兵,谁能服咱们?”

“赵大哥,你这话也说得忒难听了吧。”

赵乔年瞪着手底下的兄弟们,“你们就说是不是事实吧?”

几个人沉默不语。

赵乔年眼睛发亮,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周朝那套在城主这儿是行不通了。咱们既然想建功立业,就得按照人家的规矩来办!不就是读书认字吗,还难得到我们几个兄弟?”

大牛张了张嘴,想要反驳,看了一眼赵乔年,却没胆子说出来。

赵乔年望着徐振英屋内的灯光,恶狠狠道:“妈的,不就是读书吗,干他就是!”

————————————————————

远在千里之外的樊城大将朱奎却收到了一封来自黔州府的信。

信是用火漆封口,上面写着他的名字,不知是谁递了进来。

此刻他看着这封信,不由眉头紧锁。

片刻,他将信递给了身边的幕僚,“郑师爷,你也看看。说来好笑,黔州府的反贼邀我出兵一起攻打大小李王。”

幕僚一目十行,迅速看完,随后笑着说道:“这黔州府的反贼还真是有些意思。竟然想联合我们对大小李王出兵,届时形成掎角之势,也足够让大小李王喝一壶的了。”

朱奎眉梢一扬,“怎么,郑师爷赞同此举?”

“为何不?大小李王和我们之间迟早有一战,咱们樊城有五万士兵可用,到时候只需要留五千驻守,剩下四万五和反贼们合成一处,那也是六七万人。”

“可大小李王手下有十几万大军!”

师爷轻笑一声,“我的将军,那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大小李王本就是流民发家,手底下也大多都是流民,不成什么气候,不过是仗着人多罢了!”

“可与反贼合作?我怕明王殿下怪罪!”

师爷捋着胡须,笑得一脸高深莫测:“将军啊,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咱们跑那么老远行军打仗,可不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地盘。”

朱奎不解其意。

师爷便指着地图上的一点,“大小李王的地盘紧挨着黔州府,若是咱们先灭李王再灭黔州的反贼如何?届时西南面局势瞬间土崩瓦解,咱们也能给明王殿下带回好几座府城,将军有了此功,封侯拜相也未可知啊。”

朱奎看得仔细,却有些犹豫:“可我们只有四万多士兵,如何能打下那么多的城池?不若我们快马书信一封报与明王,请他增援!”

那师爷眉头紧蹙,随后摇头:“不妥。若您只是报信回去,那么就只有报信之功。若咱们悄悄和反贼联手,打下大小李王的地盘,那就是攻城略地之功。孰轻孰重,将军自请分辨。”

朱奎登时领悟。

“我听说那徐振英只占领了黔州和金州两座城池,且手底下的士兵并不多。不若先答应和金州府的反贼们合作,到时候先联手占了大小李王的地盘,再相机行事。”

朱奎被幕僚说动,“好,就按师爷的意思来办!”

十一月,正是隆冬。

金州府内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则是江永康率领两万土人兄弟们主动出击,趁夜连破大小李王两三座县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南边撕开了一道缺口。随后朱奎也按约定动手,两方人马向腹地逼近,引起大小李王的疯狂反扑。

战事一时陷入焦灼。

二则是徐振英的派人往北面送了五万件棉衣和牛痘疫苗。由邱菊娘亲自带队,一百护卫押送,一行人跨越山高水远径直到了北方赵毅麾下。

灯火重重,赵毅的营地十步一岗,五部一哨,进出皆有防备。而赵毅的营帐内,更有数人守卫,严密得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而送疫苗和棉衣的队伍却停在营帐五公里外。

送信的只有一人,那便是邱菊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