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第175章 硬饼硌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硬饼硌牙(1 / 2)

种平熟稔地穿过长廊,院中的梅树枝丫上缀着细雪,暗香浮动,他侧耳时能听见幽幽的古琴声,清雅出尘,隐约蕴藏着丝丝哀念。

是卫夫人的琴声。

他顿足静听,裹在厚重的衣袍中,寒风也被阻隔在外。

或许是心有所感,种平也被这琴声牵动了心绪,他对于乐理之道,只是停于纸上,算不得精通。

可此时此刻,他却能听得分明,蔡琰琴中所哀所念,非为别鹤孤鸾之悲,而是岁月不复,往事难追之叹。

纵然归家,亲人俱在,故纸仍留,终究难回少年时。

“铮——”

种平乍然回神,耳边还残余着袅袅琴音。

琴弦断了。

“是你!你真回来了!”

他余光只来得及瞥见一团紫影,随即便是快活地叫喊声。

种平被撞得一晃,却还记得伸手去扶撞过来的“小紫球”。

“难道还能是假的吗?”

种平有些好笑,按着蔡琬的脑袋不让她乱动,才能好好去看她模样。

“怎么穿这么少?”

他下意识解开外面的披风,给蔡琬披上。

“我体热,不怕冷!”

蔡琬冲他龇了龇一口小白牙,得意非常:“倒是你,怎么病怏怏的?瘦了这么多?”

她又踮着脚要把披风给种平裹回去,叽叽喳喳像个无忧无虑的小雀鸟一样,同种平讲起许多琐事。

过了一会儿才期期艾艾地说:“……前几天我偷偷读《易传》,其中许多晦涩诘屈之处,我都记在心中,只等伱回来教我。”

种平扶额。

“你才多大年纪,怎么就研究起卜筮之道了?”

蔡琬颇为老成地背着手摇头:“天地至理,尽在《易》中。”

“……行。”

种平心说早知有今日,初见时何必心软劝老师放这小家伙进书房,这下可好了,他自己还是个半瓶水呢,就要给这小丫头当私人老师了。

“你见我这般激动,不会就是因为这个吧?”

种平升起些许狐疑。

“怎么可能?”

蔡琬理直气壮。

“我可只你一个交心的伙伴啊!”

种平不知道为什么感受到了一丝属于老父亲的欣慰。

他揉了揉蔡琬的脑袋,从怀里掏出荀攸友情赠送的干鱼一条:“师妹且等等我,待我见过老师,再为你解惑,可好?”

“那你可别忘了呀。”

蔡琬高高兴兴接过干鱼,凑在鼻子前嗅了嗅,一张脸皱成个包子样。

她望了望种平,虽觉得这味道难以接受,却还是珍而重之地揣怀里收好。

“我就在梅树下等你,放心!我真不冷!”

种平最后还是不放心,用披风把蔡琬裹得圆溜溜,几乎看不见脸,才放心往书房去。

蔡琬在树底下把自己团成个肥球,欲哭无泪。

“我真的一点也不冷,甚至觉得好热……”

“老师。”

种平止步于门外,书房的门并未闭合,他轻轻出声,那伏案于竹简书堆之中的人登时抬头。

蔡邕眯眼去望,一时恍惚,竟觉得是自己日日长思,生出幻念。

直到种平的身影长久停留,并未如烟如尘般散去,蔡邕方才后知后觉,原来真是故人归。

“伯衡……”

种平踏入书房,他细细去看蔡邕,一别许久,自己的这位老师愈发苍老了,白发与雪光相映,深沉的暮色刻入眉间眼尾,唯一不变的,是长久注视着他的眼神。

“奔波劳苦,伯衡消瘦许多。”

蔡邕放下手中的笔,眸光温和地扫过他上下。

“天寒,怎么不多加衣?”

他说着就唤人来加碳送衣。

种平稀里糊涂又重新披上件裘衣,加了新炭的暖炉发出细细碎碎的“噼啪”声。

他未见蔡邕时,总觉得有满腹的言语想要同对方倾诉,现下真相对而坐,种平反而呐呐无言。

许久,才问:“老师身体可还安健?”

蔡邕一笑:“一日尚能三食,伯衡不必担忧。”

他开始总想着等种平回来,

但种平真真切切到他面前,看着个子愈发高,颌下细须已生的弟子,他反而如同操心的老父,挂念起了种平的成家之事。

种平猝不及防被蔡邕询问是否有意中人时,整个人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这时方才恍然发觉自己已在辗转奔驰之中度过了在此世的

“这……”

种平难得有无措羞窘的时候。

蔡邕看着自己这位得意门生的窘态,孩童似地哈哈大笑,笑到最后,难免气喘,便带起一阵咳嗽。

种平赶紧绕过去,轻轻拍着蔡邕的背,忍不住关切:“老师的咳疾还未痊愈吗?”

他这时想起争着要当自己门客的许邵和樊阿了。

“我在北海时与元化先生的高足相识,或许此人有医治之法。”

“寿增则病多。”

蔡邕不甚在意地摆摆手:“旧疾而已。”

种平却不赞同:“病灶不除,终究伤身,只当是为了安学生的心吧。”

他想着到时候也给种辑检查检查,虽说自家老爹看起来健康,但年纪也上去了,难保哪里会有什么暂时看不出的小毛病。

“伯衡有心了。”

蔡邕从案上拿起几个放在最上面的厚竹简:“我这一生,所做诗文不在少数,可流传于世者,不过在这数卷之中。”

他抚摸着竹简,就仿佛在抚摸着一位位相伴半生的挚友,然后珍而重之地将这几卷书送到种平手中。

“老师……”

种平只觉得手中的书卷既重且烫,他完全没有做好接过的准备。

“拿着吧。”

蔡邕望着他,眼中是全然的自豪与信任。

他身后的书架之上卷帙浩繁,日光柔柔地沁入一卷卷竹简之中,同这些书的主人日复一日地抚摸阅读一起,柔和了堆叠起的边角。

种平在蔡邕期待的目光下,将这些书简小心放入怀中,极其郑重地向蔡邕施了一礼。

“嗳,你我师徒,何必如此?”

蔡邕笑着扶起种平,又是细细上下看一遍,越看越是满意,只觉得天下再找不到这样合他心意的学生。

他知道种平在朝中的地位尴尬,总忍不住担忧自己是否会成了弟子的拖累。

是以他入许都后,大多时候皆闭门在府中整理书籍,鲜少与人交际。

今日张喜来访,便叫他觉得诧异,他虽确信只同对方谈了些无足轻重的文学之事,却还是忍不住心忧,特别是种平竟在同一日回许都,不由得他不多想。

蔡邕怀着忧虑,将同张喜所谈,一字不漏地告诉种平。

种平听得满头雾水。

“我随大军而回,司空提前想得到消息,并非难事……只是我忝居少府,亦无实权,司空何必废力气设计于我?”

他想了一通,还真想不到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张喜惦记的。

难道说那老家伙记仇,想要父债子偿?

不能够啊!

我都跟他待一块儿多久了?要算计我也不用等到今天吧?

“官场狡诡,伯衡不可不留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