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641章 封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1章 封王(1 / 2)

第641章封王?

听此,百官一愣。

随即,便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不过,定国公郭安立下这般大的功劳,陛下定然要赏赐!

而且,怎么也都绕不过去。

于是,一些官员,也便是顺着朱棣的话,微微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定国公让那些商贾从海外蛮夷手中,为我大明寻来此些福瑞之粮,功不可没!”

“陛下贤明”

一众官员跟着朱棣夸赞归夸赞,但都十分中肯。

甚至于,还有一些官员,虽然是满嘴在称赞郭安的功劳,但说着说着,郭安的功劳,便直接被那些商贾,还有试验田的郭秉雍等人,分去一大半。

一众藩王与权贵,眼中都不由满是愤愤。

朱棣神情不变,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粮,乃系民之本,系国之本!诸位卿家,想来还不知,番薯与玉米对我大明百姓有何作用,如何耕作吧?”

“嗯?”

朱棣这话一出,一众藩王与百官,皆是一愣,随即满脸好奇。

“敢问陛下,不知番薯如何种植,可与稻谷、小麦这些,当做主食吃食?”

“此事,郭卿最为清楚!”

朱棣微微一笑,便看向一旁的郭安。

“不知郭卿可否为诸王,还有我大明百官,都说说番薯与玉米如何食用,如何耕种?”

“微臣遵旨!”

郭安也没拒绝,直接朗声道:“番薯,吃法很是简单,烤、蒸、煮,都可以吃食,只要其熟了,就可以吃食,味软糯甘甜奇美。

至于耕种,番薯耐旱,开垦出一片田地,将番薯苗栽种进去,便可以不必理会,只要不让其被淹没就行

番薯的缺点,就是不能与小麦稻谷那般,当做主食吃食,没有那么顶饱,也不易储藏。

但是,若是发生什么灾害,番薯还是可以吃食的,可比树皮、草根要好吃的多,也多的多!

另,番薯亩产极高,也就代表着,番薯很是耗地力,栽种一两年,就得让田地歇个一年半载。

百姓们,最多在自家田埂地头种上一两亩,便足矣”

“玉米,最主要的吃法,便是如同小麦一般,脱皮后,磨成面粉,吃玉米馍馍。

玉米易去外皮,产量还高于小麦数倍,对大明百姓来说,吃玉米最为合适。

另,玉米耐旱,只要玉米株苗还幼小之时,不要被水淹,也容易成活。

当然,玉米之所以是北方的百姓们最大的福音,是因为玉米可以和小麦轮作。

在北方,山东、山西,河北、河南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在十月份或是十一月份种下小麦,来年六月小麦收割。

而在小麦收割之后,便可以接着种下玉米,等到了十月份,玉米便可以成熟,收获!

如此,便又可以耕种上小麦”

“定国公,真可如此?”

听到这话,最先忍不住的便是,一众北方藩王。

一个个,都满脸期待的盯着郭安。

“此种大事,我怎当着陛下之面,胡言乱语?”

郭安淡淡一笑。

随后,朝着朱棣拱了拱手,便坐在位置上。

其实。

郭安还有一句话没说,虽然洪鼎年的百姓们生活,比洪武年要好的多了。

但是,北方百姓们,仍是吃不上白面馍馍。

也就是说,北方的百姓们,最多只是给小麦脱壳但不脱皮。

这样,虽然可以增加一些粮食,但那味道

自是没有玉米面蒸下的窝窝头好吃!

“陛下,如此说来,若是将玉米良种交给北方的百姓们,便岂不是一年可以种两次粮食,收获两次粮食!”

户部尚书郁新一脸激动的说道。

“自是!”

朱棣点头。

“这”

整个大殿内,所有藩王与官员,满脸震撼,顿时议论纷纷。

亩产七百多斤的玉米,再加上亩产两三百斤的小麦,岂不是就可以亩产九百多斤,甚至是一千斤?

如此,哪怕是那些百姓们,将种植小麦,全部上缴给朝廷。

剩下玉米,也足以够那些百姓们,吃上一年,甚至还得对外售卖一些!

“玉米,真乃是我大明福瑞!”

“陛下,此乃我大明社稷之功!”

“郁爱卿所言极是!”

朱棣一脸认同的点着头,“仅此玉米一物,便为我大明社稷立下千秋基业!

定国公郭安,功劳甚大啊!”

“陛下所言极是!”

一众官员,自是连连点头应和。

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到了这会,他们也不好太过得罪郭安。

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培育玉米良种之事,还是要交给定国公。

而最后,玉米良种的分配,最后也会有郭安的话语权,他们也都想要给各自老家争取。

“如此,礼部,尔等说说,定国公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该如何封赏?”

朱棣一脸饶有兴趣的看向礼部尚书郑沂。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内,所有官员再次一愣,感到一丝不对。

虽然,礼部执掌礼教,在六部之中,最为清贵。

但是,社稷这种大功,而且还是涉及到当朝国公的恩赏,必须得由皇帝说出他的心意,底下人才好请奏。

而现在,什么都没说,就直接发问?

郑沂起身,朝着朱棣微微拱手行礼,便一脸中规中矩的说道:“启禀陛下,玉米与番薯,对我大明来说,可活万千百姓,可延泽我大明千秋社稷,功劳甚大。

再加上,定国公已是我大明公国,世袭罔替,该如何封赏定国公,还需微臣与众位同僚细细商谈一番!”

“郭卿,已经是我大明的国公了啊!”

上方,朱棣微微点头,眼中还有些错愕。

见此,一众藩王与百官,都忍不住在心中,泛起白眼。

装什么装?

“公国,已经到了我大明勋贵的最顶端,封无可封了啊!”

朱棣又自言自语道。

听此,郭安也是忍不住微微抬头,看向朱棣。

朱老四不对劲!

果然,朱棣断断续续说了半晌之后,便脸色一肃。

“定国公对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社稷之功,朕若是不封,岂不是寒了郭卿之心,也寒了千千万万,对我大明忠心耿耿的功臣?”

“陛下贤明,是我大明子民之福!”

一个御史,直接开口奉承道。

朱棣淡淡一笑,“如此,那便给定国公封王如何?”

“封王?”

包括郭安在内,整个大殿内,所有藩王、文武百官,皆是目瞪口呆,感觉脑子里嗡嗡直响。

外姓封王?

还是一个刚刚封了公爵一年的国公?

“陛下,万万不可啊!”

这下,百官再也忍不住,纷纷起身,劝阻道。

“陛下,此有违祖制啊!”

“是啊,陛下,定国公功劳是大,但太祖高皇帝早就下旨,异姓不能分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