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第181章 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前(1 / 2)

前段时间,闻听朱杞收下太子等人后。大明帝都的无数权贵、朝廷重臣、清流大儒,纷纷向孝康帝上书,希望朱杞能出来讲学,或者,让自家子弟拜入朱杞名下。

面对众人的请求,孝康帝也十分无奈,朱杞的决定他根本无法左右,因此只能将这些奏表留中不发。

当初,为了让朱杞教导太子,孝康帝可是亲自找朱杞分说的。后来,若非朱杞主动开口,恐怕就连太子想要入太子门下都不可能。连太子拜师都如此艰难,孝康帝又怎会为那些权贵、百官去找朱杞。

其实,朱杞真正的才华,外界这些权贵们并不了解。那些嚷着要拜师朱杞的,大多都是冲着朱杞的‘文宗’名头来的。

一言而封‘文宗’,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朱杞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至于,拜师朱杞能学到什么,没人在意,他们在意的是‘文宗’弟子的身份。

这一点不仅朱杞知道,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但是,很快外界对于朱杞的认知就变了。

这个改变的契机来自东宫。

自太子朱雄英和朱尚炳、朱济熺、朱高炽三位王世子,跟随朱杞学习后,朱杞为了教导四人,很是了一番心思。

朱杞不仅将自己这一世读过的,无数书本中的智慧凝练,还将前世的知识融合进来,形成一套独特庞大的教育体系。

朱雄英四人,在朱杞的教导下,虽不说是一日一变,但也是成长极快。

朱雄英身为大明帝国的储君,东宫对于太子的教学是有一整套的计划和进度的。这些负责为太子讲学的大儒们,本以为太子跟着朱杞学习会拖慢学习进度。

但是,没想到朱雄英竟然开始悄悄的蜕变;

东宫授课时,面对许多大儒传授的道理和提出的问题,朱雄英都是直指核心,迅速领悟!

开始,东宫这些大儒开始还以为是太子开窍了,欢喜无限,可逐渐发现并不是这回事。

最终,太子的变化惊动了孝康帝。

孝康帝亲自对太子和三位王世子考核,结果是皆大欢喜。

确认了朱杞的教导成果,孝康帝和东宫的这些大儒,也对朱杞的讲学十分好奇起来。于是,太子和三位王世子便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每日将朱杞的讲学记录复述下来,由数位大儒将其整理修订成册。

结果,没几日,整理朱杞讲义的这些大儒就彻底惊呆了。

朱杞讲义中涉及的范围极广,不仅有天文地理,还有政务民情,就连数算、兵法、水利等等也涉及极深。关键的是,朱杞讲的这些直至核心,没有丝毫的废话。

于是,躲在王府不出的朱杞,莫名其妙的又火了一把。

而且,随着朱杞讲义的流通,其‘文宗’之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当然,这些流传出去的讲义,都是经过删减的,有些知识朝廷是不允许大规模流传的。比如说:兵法。

另外,太子和三位王世子与诸位大儒整理的讲义,都属于文道的范畴。至于朱杞特意叮嘱的武道功法《龙武经》,四人可是守口如瓶,一字都没有透露。

《龙武经》是朱杞特意为大明帝国皇室留下的底蕴,这本功法可以说是神州大陆最顶尖的功法,没有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