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2 / 2)

本来挺超凡脱俗的,站在殿上一直云淡风轻,很有高人指点江山推演天机气质,谁知皇帝要把他斩了。

他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其实李淳风虽然八年前就投李世民,但从六品官到八品官,可知道他并不得李世民赏识。

“陛下,李博士虽驭下不严,但书僮泄露密奏,也只是他无心之失,罪不当斩,还请陛下宽恕。”

武怀玉虽然很怀疑李淳风这是收了谁的好处,替人出阴招攻击他,但也没证据,而且他觉得李淳风当也不至于。

看见皇帝要杀李淳风,他还是出言相劝。

倒不是觉得李淳风多无辜,而是他觉得这件事,假如真的还有内幕,那李淳风就是关键。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是李淳风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那武怀玉可能永远也不知道那有可能存在的暗剑是谁捅的。

李淳风跪伏请罪。

毕竟也还年轻,二十五岁的李淳风,家中还有母亲,还有妻妾儿女,他也不是毫无牵挂的,他可以不是很在乎仕途,但不能不在乎妻儿老小。

武怀玉苦劝。

最后李世民怒气稍消,改将李淳风软禁于太史局,让他继续解读秘记谶语,继续观测太白金星,但不许他回家,还将他夺职,散官本品降为从九品下将仕郎。

“杖四十!”

李淳风被侍卫架了出去。

估计他此刻可能后悔要胡乱观星占卦密奏了,你做你的历博士,教好历学生,协助研究历法编写历书就好了,狗拿耗子,非要去观星占卜推测天机。

“陛下,长安令杨纂虽办案不力,但那案子在他手上确实证据不足,这只是判案失误,并非大罪,如果按朝廷制度追究,这也不是大事,请陛下息怒。”

李世民怒气未消,坚持要处死杨纂。

他拍了拍武怀玉肩膀,“这个事你就不要劝朕了,”

“你刚上任雍州别驾,便能把袁氏妖言惑众一案纠正办好,非常不错,李淳风的那占卦推测,你也别放在心上,朕对你深信不疑,你回去好好任事,雍州较特殊,辛苦你了。”

武怀玉被皇帝一番安慰,走时还被赏赐了一对银瓶。

考虑到雍州牧汉王元昌年幼,雍州事务皆由别驾武怀玉主持,事务繁重,所以皇帝免去武怀玉左领军大将军、崇贤馆主、太子右卫率、刑部侍郎的兼职。

仍以崇贤馆学士任雍州别驾,兼太子洗马。

这旨意当殿宣读,引的不少人暗暗猜测。

皇帝宣布长安令杨纂处死。

御史大夫温彦博站出来坚决反对,中书侍郎颜思古也出列反对,秘书少监令狐德棻也反对,当然吏部尚书杨师道也站出来反对。

这四个站出来反对处死杨纂的大臣,颜思古和令狐德棻其实都是隋朝时就跟杨纂关系极好的好友了,杨师道跟杨纂都是弘农杨氏家族的,虽不是一房,那也是同族,这个时候也没啥好避嫌的,救人要紧。

他们纷纷站出来力保。

不过最终说服皇帝的却还是温彦博,温彦博是御史大夫兼主持中书省事务检校中书侍郎,加参预政事的宰相。

他又管御史台,他据理力争,引用大唐律令制度,反正皇帝没理由因为判错了一个案子就要杀一个正五品大臣。

温彦博甚至还把杨纂归唐后历年的政绩都摆出来,从侍御史到吏部考功员外郎,再到长安县令,每一职任上都表现良好,考核评价都是上等。

最后总结杨纂不仅无罪,反而是有功的,本来按正常,杨纂今年任满,也是要升迁的。

这时宰相魏征、王珪也都站出来支持温彦博。

最后房玄龄杜如晦也觉得杨纂这次只是犯了点小错而已。

李世民沉默许久,最后出人意料的当殿认错。

“既然诸卿都说杨纂无罪,那朕就更改旨意。”

“长安县令杨纂,按原本安排升吏部侍郎,”

这旨意一出,又让大臣们看不懂了,刚才喊打喊杀,现在却连升几级?

长安县令是正五品上,吏部有两位侍郎,都是正四品上,这不连升四级?还有这样的好事?

“雍州录事参军韦思齐,检校长安县令。”

这个任命更惊人,韦思齐原来仅是正七品上的雍州录事参军,这直接升正五品上长安县令?哪怕加了检校二字,但肯定也只是过渡一下就转正的。

这是连升八级?

看来宫中韦贵妃韦昭仪姐妹还真是很得圣眷啊。

相比之下,今天武怀玉被连免去了左领军大将军、刑部侍郎、太子右卫率、崇贤馆主四个兼职,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兼职。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间这么大变动,有些官员一头雾水,总感觉错过了什么大瓜。

武怀玉站在殿上,很平静。

出现了那句谶语后,他只是免去了四个兼职,仍还保留雍州别驾、太子洗马和刑宪司郎中这三个职务,已经挺不错了。

人家李淳风现在还仅保留了一个将仕郎的从九品下的散阶,软禁在太史局里摆算筹扔龟壳望星星的推算星象占卦呢。

就当他以为今天的朝会要结束了时,张阿难把一道旨意交给了当值通事舍人。

武昌郡公、左武卫将军、驻守玄武门长上的李君羡,调任华州刺史,改封广平郡公,其封邑也由武安县,改至邯郸县。

左武卫将军改华州刺史,要说来,这应当是升迁了。

毕竟华州上任刺史是柴绍,华州可是守着京师东大门,潼关就在华州。

不过武怀玉听了后心头一震。

他记得李君羡外号五娘子,这位是秦琼的老哥们,河北洺州武安人,也是将门之子,他爹隋朝时官至泗州刺史。

在隋末的时候,李君羡跟秦琼一样,本为隋将,后来上了瓦岗,再后来李密败亡后,跟秦琼他们一起归属王世充麾下,但后来不屑王世充为人,与秦琼程咬金他们一起阵前弃王世充投唐。

归唐后也一直在李世民麾下,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突厥兵临渭水时,还做为尉迟恭副将,在渭北突袭破敌。

官职也一路升到左武卫将军,爵位由武连县子到武连县公,再不久前又晋为虚封两千户食邑的武昌郡公。

也是一位军功新贵。

别人以为李君羡这是又升了。

只有武怀玉清楚,估计李世民现在已经疑神疑鬼,李君羡这是恰好都赶上了,左武卫将军、武昌郡公、老家武安,封邑也是武安,然后现在还是驻守玄武门,

偏偏外号五娘子。

李世民正想不通武代李兴女主昌,这武氏女主到底是谁呢,你李君羡外号五娘子,这不哪哪都对上了?

虽然未必就是李君羡,毕竟李君羡年纪比李世民还大,五十年后估计早没了,但既然有了怀疑猜忌,皇帝肯定不放心再留他在长安,尤其是驻守玄武门这要紧要地方的。

这次外调华州刺史,估计也只是先把人调出去,这华州刺史估计也做不久的。

说不定,五娘子李君羡现在已经上了李世民的黑名单,随时有可能被找个理由给杀了。

毕竟,历史上李君羡可正是因此被李世民以欺君压民罪名冤杀的。

李君羡满脸激动,高兴万分的出班上前跪拜谢恩,甚至有几分得意洋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