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60章 秉笔相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0章 秉笔相公(2 / 2)

房玄龄咳嗽两声,出声打断了两人,

各项议题议完,时间也不早了,宰相们留下堂食。

几个宰相又争了起来。

“李都督先前也说了,河西百姓也刚安定,现在要是大量接纳突厥内迁,会让百姓困顿,”

“凉州都督李大亮报,欲谷设兵败后投奔高昌,如今伊吾归附圣朝,又闻颉利在长安为圣朝礼遇,在李大亮派人去招抚他后,便到敦煌投降。李大亮接受他请降,如今奏报请示,欲谷设和他在高昌的那些部众怎么安置?”李靖又说了件事。

现在确实不宜大兴土木重修洛阳宫,”

拿着笔,怀玉甚至有点忍不住想转几下。

当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把一些小部落直接编户齐民,”

“我反对,”魏征直接道。

“拓设阿史那社尔一直没有理会朝廷的招抚,高昌国虽然对朝廷很恭敬,伊吾也已经刚归附,但仍还有不少势力并不愿意恭顺朝廷,

李靖拍拍他手臂,“还是小心些,这新法我是支持的,不过肯定阻力也很大。我在朝中帮你照看着,三原那边,我也让李家和亲戚全面配合,今年自愿按新法上缴租调,”

侍中魏征一直反对把这些异族放进来,“先前突厥、粟特胡、甚至铁勒都内迁河北,现在又要接纳安置这么多奚、霫、契丹、靺鞨等,辽西本就人口少,地处关外,这时间一长,到时鸠占鹊巢,后患无穷,不能让他们来营州,

“侯相,我刚才话说的不清楚吗,圣人是要去永康陵祭祀自己曾祖父,向太祖景皇帝祭告灭突厥之捷·······”

群相制还是挺有好处的,群策群力,而且没有首相,也就不会出现一言堂,更不会威胁到皇帝。

“谢老师。”

······

“圣人打算巡幸洛阳,提出要征发士兵百姓修筑洛阳宫殿以备。”

“薛都督威武,不过这些部落为何要南下?”怀玉问。

李靖告诉怀玉,“营州都督、安东都护薛万淑,派契丹首领贪没折游说辽东各部,奚、室韦、霫等十几个部落先后南下归附,今天要议一下这些部落要如何安置,

魏征这嘴炮王功力愈深了,

一开嘴,这议题就谈不下去了,谁要支持建洛阳宫,那就是奸佞之臣了。

北伐大捷的后续影响力还在扩散,欲谷设虽一路逃到高昌,但高昌迫于大唐如日中天的势头,也不敢收留欲谷设,甚至高昌鞠氏还想吞并他的人马,两人形势有点紧张。

侯君集看着他,“怕是武相公最近在三原县搞两税法试点,刚才便特意请圣人去三原巡幸,好展示自己的功劳吧?”

“今天要议什么?”

“还没确定巡幸洛阳的时间就预先修筑宫室,这并不是现在的急务,从前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建议,从洛阳迁都到长安,难道不是因为洛阳的地利赶不上关中四塞险固吗?

汉景帝采用晁错削藩建议而导致七国之乱,陛下现在将突厥杂处于中原汉民之间,与突厥亲近程度怎抵的上七国?

侯君集看着武怀玉,“武相公是当直秉笔相公,你先给个意见。”

武怀玉提着那支笔,就成了临时的首相,不过他也是临时来参会,并不知道今天议题,其实宰相们政事堂议事,也是有一定的流程的。

“既然暂时不能达到一致,那就都报呈圣人裁决,议下一件事。”

比如政事堂五房,会提前把需要议的议题准备好,提前交给宰相们,等堂议时宰相们也早有准备,就一些事情商议出一个预案来,

一人当直秉笔十天,不管本职是什么,仆射也好,中书令侍中也罢,或是尚书、御史大夫等加衔拜相进来的,坐在这里,大家身份一样。

“突厥既亡,草原反而混乱,一些突厥部落四处迁移,有些小的奚霫等部落被劫掠,打不过只好南下投附,希望朝廷接纳救济。”

“客气做啥,我李家也是世代显贵,也该我们出份力。”

饭后,李靖提醒怀玉,

“侯君集最近上窜下跳,他在搞事情,针对三原新法试点的事,伱要多加小心,

这种人成事不足,但一心搞事,却能坏事。”

可以让他们来营州互市,缺粮缺衣,可以拿牛马等来交换,就是不能让他们南迁。”

哪怕皇帝最后采用的是宰相们的预案,但最终拍板的还得是皇帝。

陇西李的李宝,则是李暠的孙子,西凉

李文度这一支,其祖上李伦是李雍的长子,也是丹扬房始祖,李雍李伦父子都曾仕东晋,定居丹阳,这也是丹阳房的由来,后来李文度仕西凉,再入仕于魏,举家迁入关中,

陇西李各著姓房要说起来,其实基本上都是李雍、李暠的后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