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民间故事奇谭> 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松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二章 老松岭(2 / 2)

是啊,我安慰自己,爷爷是有名气的风水师,山川地脉均可作为武器,我也相信他一定不会有事儿!

最亲的人即将会面临危险,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儿。于是在宾馆过了一夜,第二一早我和毛石开车直奔向了老松岭林区,按照线索,研究员的尸体就是在鸭绿江畔发现的。

至于其他的人,除了南疆那些人抱团一起同行外,多数人都是分散着行动。

从延吉开车去往了老松岭,在车上时就一直思索龙的模样,因为我见过元始天尊,所以不会和普通人的思想相同,按照我所理解,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龙的这种生物,只是由于环境的变化,龙失去了他赖以生存在的条件,它们才会离开地球,这就好像假如有一天人类的科技手段超越了某种层次的时候,也会离开这个满是雾霾我的星球。

“师弟啊,地图你拿着,我看不懂这个。”他给我指了指操作台上文件袋,又说:“这年头就怕外行人管理内行人,咱们这么多人,居然像放羊似的赶到了山里,而且那些人多数有不少从来没来过东北的人,估计可有他们苦头吃了。”

这倒是不可否认,刑战确实外行。

“其实完全可以先派人提前侦查一下,确定了位置,大家集体行动才是最好的办法。”我也说。

谁知毛石哈哈大笑了几声说:“别杞人忧天了,咱们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外行人管理内行人,我毛石很庆幸我小师弟是个内行人啊。”

北风呼呼的作响,十月末的时候,吉林延边以及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开始下起了雪,寒流的毫无征兆,让原本还绿葱葱的树木上挂起了冰挂,四周看起来格外的美丽,也为这中国北端的城市平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色彩。从古至今就流传着关外遍地是黄金的传说,从清王朝以东北为“龙兴之地”,屡颁严令禁汉人出关,但屡禁不止,流民“担担提篮,或东出榆关(即山海关),或北渡渤海”,不顾身家性命,多方冒险“闯关”。

当时的东北有三样宝,人参、貂皮、鹿茸角,这三样东西可都是价值千金,再加上林场的密集,山林里也常有珍惜野兽出没,棕熊、东北虎、还有狐狸和狼多不胜数。

第二天的时候我们买了一堆的户外用品后,去了老松岭林区,到那儿已经中午了,东北风呼呼的刮得我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毛石指着前方说:“那边路不通了,这个破地图,选的都是什么个地方,这种天气呆久了是真会冻死人的!”

他快速的跺了跺脚,虽说买了棉帽子换了棉衣,但还是显得有些不足。我说:“二师兄,这地图只是航拍下来的平面图,可看山脊的高度,前面可不平坦啊,而且一旦进山,咱们手里的这些吃的怕也是不够用,要不然找个村子打听一下,免得走一些弯路。”

“你说的对,可是这儿鸟不拉屎的地方,哪还有什么人啊!这天也要下雪了,要不是这块儿破表,咱俩找个地方躲起来得了。”毛石说。

我也低头看看,这表上的GPS,往好了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安全,可实际上也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与刑战他们打交道,是不会存在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我指着密集的松树林说:“一般林场里会有护林人的,估计不会离这里太远,进去看看。”

毛石是湖南人,所以对于东北的了解也只是在书本和影视资料上,但我不一样,爷爷是闯关东来到沈阳的,一路上的东北见闻,我在耳目渲染中也知道了不少。毛石哆哆嗦嗦的蹦着脚,自嘲的说:“没想到会这么冷,现在在香港我还穿背心裤衩呢。”

我在一株松树下薅了一把草,递给了毛石:“把这个放在鞋里能暖和不少。”

“这是啥?不扎脚么?”毛石惊讶的问我。

我告诉他这叫靰鞡草,是北方特有的一种干草,质地柔软,而且保暖性非常的好,古时候的清军能所向披靡与这个靰鞡草有着绝对的关系,放在鞋里能保持热量不散,不会被寒冷冻伤了脚,所以别看东北那貂皮、山参、鹿茸角珍贵,可对于穷人来说,这靰鞡草才是真的宝。

“长知识了。”毛石爽朗一笑把鞋脱了,将靰鞡草塞了进去。等我们俩准备好了以后,背着行李,进了林场,都说林子能放风,可今儿的北风也不小,甚至我还有种预感,这天恐怕要下大雪了。

有了靰鞡草,脚底板热乎了很多,大约山里走了一个小时的时候,毛石冻得嘴唇发紫,而就在我们的正前方,出现了一处红砖搭建的小屋,更为让人欣喜若狂的是小屋的烟筒居然有炊烟升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