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民间故事奇谭> 第七百九十四章 庙前冤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九十四章 庙前冤案(2 / 2)

老头哼了一声:“误会?你问问他,还记不记得五十年前一场冤案!”

城隍爷一听,目露沉思之色,转过身问鬼差:“把我工作笔记拿出来。”

没多久鬼差拿了一摞摞的笔记,城隍爷说这里面除了有一段十年没办过案子的历史,剩下的六十年每次处理过的事情他都会做好记录。至于城隍爷口中的十年,应该就是那段打倒牛鬼蛇神的红色十年。

老头说的日期是在1960年,城隍爷拿出了笔记,那个年代可是多灾多难的年代,大跃进时代,许多地区的老百姓被没收锅碗瓢盆,改成吃政府食堂,最后导致当官的粮食虚报,

对于城隍爷来说,那个年代的工作量实在太忙了。他翻来翻去,可上面的案子实在太多,老头还有点‘拔犟眼子’,导致成了一个找不着,一个还不说。双方就在这儿干靠,而且我还发现今天老头带了汽油,大有把庙付之一炬的打算。

为了劝这个老顽固,我是费劲了三寸不烂之舌,总算老头吐了口,他语气颤抖的说:“我问问你,你还记不记得你判过一次偷粮食的案子。”

城隍爷倒也洒脱,他说:“老丈,你今生功德圆满,我查过你的履历,这些年直接间接救下的人名已达百万,视钱财于粪土,修建学校,开阔民智,你的为人本官也是钦佩,倘若我哪里做的不对,还请明示。”

老顽固见到城隍爷服软了,这才长舒了口气的说出了他的实情。

我在一旁听起了原委,老头名叫张子清,父母早逝,家无良田,地无一垄,一直跟着跟着地主做长工,有一次收粮的时候,他看到了隔壁田地里有用麻袋打好的稻谷。

老头说,他知道这田地是田大娘家的,谷子还剩下两袋,估计是家里遇上了急事。他说那个时候的粮食很贵重,不仅仅需要赋税,还要填补家用,多数的人家能吃饱就不错了,而且田大娘家里还有四个大小伙子等着吃饭。

老头叹了口气:“我带着草帽找了树根底下遮阳,左等不来,右等还是不见人,没忍住就睡着了,后来我是被驴叫喊醒的,发现刘大嫂收粮回去的路上就捎带着田里的粮食拉走了,我那个时候也是怕得罪人,就没主动去拦,而是跑回了村子告诉给了田大娘。”

进了村,得知是田大娘的儿媳妇生孩子,他把事情告诉给了田大娘,立刻引起了大娘的愤怒。

于是,田大娘领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去找刘大嫂问罪。等到了地方,双方自然起了争执,田大娘说刘大嫂偷粮,刘大嫂狡辩说没偷,而且粮食又都是一样的,根本就看不出来谁家的有什么不同。

最后刘大嫂的老爷们,刘大壮急了,这刘大壮可是十里八乡的大孝子,他拎着柴刀,怒道:“我刘家是穷,但穷要穷的有志气,绝不能给父母丢脸,要真的是你拿的,我特么一刀砍死你。”

刘大嫂吓坏了,可粮食在那个年代太重要了,双方不依不饶,最后索要证据的时候,田大娘把张子清给供出来了。

最后事情越闹越大,刘大壮不甘心被侮辱,张子清又说自己没看错,找村长判,也判不明白。眼瞅着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有人提议去城隍庙庙里请求城隍老爷断案。

全村的老百姓赶到了城隍庙,对着城隍老爷发毒誓,刘大壮呼哧着粗气说:“假如我老婆偷了人家的稻谷,我就杀妻以正家法。”

刘大嫂说:“如果是我偷的,就罚我站不起来。”

张子清也跟着说:“假如我污蔑他人,同样罚我站不起来。”

结果,上了香叩了头,刘大嫂竟然站起来,而张子清却说,没多久他就感觉到了双腿发麻,跪在地上一动也动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