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民间故事奇谭>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天地疑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天地疑秘(二)(2 / 2)

燃灯古佛说,人王伏羲见万千黎民正在饱受天火之苦,巫族遭受灭顶之灾,而大禹学习的水经便是伏羲所赠,所以,他与大禹也有师徒之情。

于是,伏羲在巫族灭绝之前,以无上神通,颠倒八卦逆乱阴阳五行,为了保证巫族血脉,将他们除去六道四生,令河图洛书和并,更改天机,因此改变了巫族的命运,使得所有的巫族成为晶中人,不属胎生,不属化生,而是地地道道的‘石生’。

但是,巫族的心里始终存有怨,伏羲只能做这么多,太上老君等众多仙人因为大劫受到了损伤,纷纷下界寻找洞府养伤,同样,三清合力,令天宫化为鸿蒙太初。至于燃灯古佛,他则将佛性化身归于十六重天,想要化解巫族怨念,心甘愿留在鸿蒙太初与巫族共同化为石生。

那次天地劫数导致十六重天崩溃,化为八热八寒地狱堕入凡间,禹王鼎却依旧在凡间存在着镇守九州,它却限制住了所有人的实力,假如强行破开,依靠三清的实力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然而,九州鼎却接连华夏龙脉,如果鼎碎一鼎,则九州灭一州。

燃灯古佛说,巫族传承不断,则禹王鼎不散,为了防止巫族再生,八热八寒分别由佛道两家共同镇压,并且,这十六处地狱,或隐或现,皆处在华夏祖脉之上。

记得封神中元始天尊曾对十二金仙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他们皆杀过人,犯了三千年杀劫,会有杀身之祸,此说法便与当年巫族之战有关。

可因阐教截教对于后来治理天下的理念不和,有了两教之争,于是,姜子牙领命,携带打神鞭,杏黄旗辅佐武王伐纣。

通天教主桀骜不驯,要与天争一争,两派之争打的昏天暗地,可不管怎么厉害,彼此双方都是压制在一个凡人的范畴,而这便是禹王鼎的功劳。

但凡死者魂魄皆入封神榜,大战结束,天下大定,武王天命所归,借此功德,将当年的仙人再次封神。

此等天地劫数,不过仅有七人肉身成圣,然而,如今的天庭也再也不是当年的天庭,三清也担心有一天巫族会卷土重来,佛陀便用大法力镇压嗔恨之念,在雷火地狱中宰杀那些石生成人巫族。

由于古天庭大战时期,不论仙人还是巫师,他们身上的修行精气也非如今天地能够比拟,一场大日天火灾,彻底灭了十六重天,就算是十六重天再生,也肯定没有原装的好。

天地大劫自此消失,充斥寰宇的精气也不允许老百姓之中有太多的修行者出现,令数千年后,天下成道者也是凤毛麟角。

燃灯长叹了口气:“我在石生之中度化万年,可依然还是无法化解曾经的怨念,而如今你带来了巫种,一旦发芽,十六重天再起,那将会与本来的天地造成排斥,大劫重演。”

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没错,龙门一跃,牵动九龙齐出便是打开了九州鼎的大门。夏玲珑是天底下唯一懂得操纵禹王鼎的人,谁要是得到了夏玲珑,就可以随意关闭天地之门,安然的待在凡间,等在大劫过后重获得天下传承,以及第三次的鸿蒙太初的证道之路。

何况,欢喜佛也说了,化生道的生存依托便是天地精气,没有了精气,那仙人就会死。事涉命运未来,玉帝怎能不急?

罗睺罗、我、李远山皆与真龙有关,或许,我们三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作为华夏天地之间的一把钥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