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81章 集体废品收购店代购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集体废品收购店代购点(1 / 2)

“刘叔,南方的情况怎么样,听说那边挺乱的。”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一点,你也知道那帮人的德性。

他们不甘心失败,想反攻又不敢上岸.

只能蛊惑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王主任进厨房做饭,李爱国就跟刘青山在堂屋里闲扯起来。

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

刘青山也打开了话匣子,讲起在南方开展工作的经历。

“等下次回来的时候,我给你带张老虎皮,送到帽儿胡同的张皮匠家,鞣制一番,让你姨做成皮垫子,冬天铺在火炕上,才叫舒服呢!”

“那边老虎很多?”

李爱国从兜里掏出一根烟递给刘青山,用打火机帮他点上。

“这玩意儿不错啊。”

刘青山看看打火机,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奇,抽着烟继续说道:“我在南方负责物资统购工作,单是去年一年,收到的老虎皮就有一千张。”

“我回来前,那边高坪村的村民,将虎王的虎子抓了起来,那可是虎王的儿子啊,就跟封建时代的太子差不多。”

“太子被抓了,那还不得拼命?”

“虎王当时就发怒了,带了上百头老虎围了高坪村,好在村民们大都是老猎人,才能坚守到工作队的到来。”

“只是那一仗,我们就打死了十几头老虎。”

好家伙。

这年代的老虎可真是可怜。

要是放在后世,往动物园里一躺,好歹也能混个编制,吃喝不愁。

李爱国道:“那伱就没想着弄点鞭子之类的?”

刘青山:“.”

他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不过倒是可以想。

以后每个月喝一根。

说不好真能老蚌生珠。

这也没啥好丢脸的。

孔融在《与韦端书》还曾称赞:“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嗯。

可以整。

李爱国聊一些开火车的事儿。

屋内充满了欢笑声。

似乎是有了希望,王主任得了某种鼓励,很是卖了力气,炒了一个木耳蘑菇炒腊肉,一个大葱炒鸡蛋。

看上去简简单单,却算得上是这年代上档次的菜肴了。

这还不算完,她又取出南方特有的云片糕当做点心。

刘青山也格外的高兴,拎出两瓶酒,直言要把李爱国灌倒。

自从成了火车司机后,李爱国的酒量就大了起来,刘青山反而喝得坐不稳。

“这老头子也真是的,明明不能喝,还非要跟你这个年轻人拼酒。”

王主任数落两句,把刘青山搀回卧室。

重新出来后,给李爱国倒了一杯茶,放了点高碎,端坐在李爱国跟前。

李爱国知道正戏要来了。

喝一口茶,搪瓷缸子捧在手中。

果然。

王主任笑着说道:“爱国,这事儿姨还真不知该怎么开口。”

“都是自家亲戚,有啥话,您就直说。”

见李爱国如此爽利,王主任把想请李爱国搞一批水泥的想法讲了一遍。

“咱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最好,如果用石灰的话,也许再过几年,围墙还会坍塌,还不如一劳永逸。”

“只是咱们街道办没有搞到水泥的渠道,还想请你帮忙。”

李爱国说道:“都是自家人,说啥帮忙不帮忙的,需要多少水泥。”

王主任看到有谱,顿时来了精神。

“二十米的围墙,连垒墙带粉刷,需要两吨水泥,当然了,要是不粉刷的话,只要一吨就可以了。”

“这是对住户们有利的事情,关系到咱们街道的脸面,要搞就搞好,塘上水泥光滑又美观,咱不能省材料。”

李爱国笑着回应道:“我确实能搞水泥,明天就能送到四合院,只是最近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儿,正好想请您帮忙。”

“你这孩子有什么话,就直说,别在姨面前搞这套。”王主任挺直身体。

李爱国嘿嘿笑笑,问道:“咱们街道办的集体废品收购店,现在怎么样了?”

前几年。

京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商业改造。

街头的买菜的夫妻店,修自行车的摊位,纷纷转变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的商店或代销店。

原本在街道西北角大杂院里,收废品的也成了正规军,成为了四合院街区集体废品店。

名字换了,归属改变,服务档次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沿街入户收购,变成了等着住户们送上门。

并且还挑三拣四的,引得住户们的不满。

更关键的是,集体废品收购店收购废品的价格,远低于黑废品店。

几个月下来,集体废品收购店门前,就门可罗雀了。

街道办比不得大单位,每年的资金就那么多,还得补贴贫困户,也就顾不得集体废品收购店了。

没有资金补贴,集体废品收购店职工的工资发不下来。

原本的废品店老板,在饿了几个月肚子后,乖乖地转行进了工厂,当了工人。

街道办派出的那几位同志,重新回到街道办,担任街道办干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连集体废品收购店的唯一资产——大院子,也被划分给了煤球厂,用来对街区群众出售煤炭。

集体废品收购店就跟黄了差不多,只剩下一副招牌。

不过。

千万别小看这幅招牌。

有了街道办这层身份,就有了官方背景背书。

就属于小集体,是国家政策允许的。

李爱国想要的就是集体废品店的代购身份。

成为废品店下属的代购点,同样也是小集体身份。

一来,可以借助废品代购点的身份,收购“废品”。

二来,废品收购点还有出售废品的权力,可以直接跟京城各大工厂对接。有些贵重的物品,还可以送到信托商店。

有了代购的身份,就可以打“擦边球”了。

“你对集体废品收购店有兴趣?”

王主任一直在为集体废品收购店发愁。

集体废品收购店是黄了。

但是还不能裁撤。

毕竟这是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建立的。

要是裁掉了,就是打上级领导的脸。

“来,跟姨好好说说。”

王主任来了兴致,站起身给李爱国倒了一杯茶。

“是我一个朋友有兴趣,他家里成分不好,没办法进厂。”

李爱国喝着茶,说道:“就想着找碗饭吃,收废品的活计虽然埋汰,总归是靠双手劳动挣钱。”

“这是好事呀,咱们街道办也正在为这事发愁,”

王主任点点头道:“只是这事儿涉及到小集体的发展问题,需要开会讨论决定,明天我开完会,再通知你。”

“好嘞。”

李爱国乐呵呵的应了一声。

……

李爱国离开后,外面的门缓缓关上,里屋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刚才喝得醉醺醺的刘青山,这会披着中山装外套,晃悠着走了出来。

“你不是醉了吗?”

嘴里嗔怪,手上却没耽误功夫,王主任给他倒了一搪瓷缸子高碎茶。

想了一下,又用勺子舀了半勺红糖放进茶水里,晃荡两下,递了过去。

“跟一个孩子拼酒,还真有你的啊,老刘!”

刘青山接过搪瓷缸子喝了口茶,脸上的醉意逐渐消退。

“本来是喝醉了,刚才听到你们在外面讨论的事儿,又惊醒了。”

他喝着茶,看看王主任:“老王,你也是老同志了,爱国提的那个代购点想法,说不好会有问题,按理说,你得.”

“青山啊,你的担心我能够理解。”

提到正事,王主任的脸色严肃了起来,“确实有点不正规的嫌疑,但是现在上面压根就没有明确的说法,不鼓励也不禁止,特别是在小集体这块,也没有划红线,街道办可以自由发挥。

“你不是做群众工作的,不了解废品收购店的重要性。

“还有,爱国也是在自己家孩子,现在孩子想干点事儿,我这个当姨的能不在后面支持吗?”

刘青山听完后,缓缓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看来我是在南方养成了谨慎的习惯。

既然你决定了,我全力支持你,有我站在你后面,没有人敢兴风作浪。”

刘青山只过是四十出头的年纪,两鬓已经斑白了,额头上爬满了皱纹。

王主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站起身揽住他胳膊,小声说:“要不,你就想办法调回来?京城里那么多单位,还容不下你这个大领导?”

“哪有那么容易,我们这批人都是上了名单了,是一面鲜红的旗帜,绝对不能倒下,更不能后退。

再说了,现在工作好不容易有了起色,我也舍不得离开。”

刘青山叹口气:“算了,不聊这个了,今天下午办公室的老刘打来电话,想让我赶紧回去,咱们在一块待不了几天了.”

他突然低头看着王主任,眼神中闪烁出火花。

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似乎是觉得不合适。

那张老脸反而憋得涨红。

最终还是咬了咬牙说道:“要不咱们按照爱国那小子的说法.整个孩子有个孩子陪着你,我也能放心了。”

“老不修的!跟李爱国什么不学,净学这些坏的。”

王主任羞红了脸。

一把年纪的她,竟然有些扭捏,站起身掀开棉布帘子跑进了屋内。

她身材虽不复当年,甚至是有些臃肿,却跟当年一样充满了羞涩气息,深深的触动了刘青山。

他想起了当年刚跟王主任结婚时事儿。

那时候还在打仗,条件艰苦,两人就住在老乡的窝棚了

那个乱蓬蓬的稻草床啊真实怀念.

刘青山坚定的站起身,往里屋走去。

集体废品收购店黄了之后。

居民们经常把废品送到城郊的黑废品点。

在老百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违背了上面的大政方针。

街道办王主任一直在为这事儿犯愁。

李爱国的收购点建议,跟雪中送炭差不多。

第二天一上班。

王主任就迫不及待的召开街道办常务会议。

会议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道办的领导们全票通过了成立集体废品店下属收购点的提案。

并且还建议。

为了尽快服务群众,纠正不良风气,收购点必须尽快建立。

李爱国得到街道办的通知,骑上自行车来到了王大奎家。

……

“集体废品收购店下属收购点?”

王家破旧的棚屋里。

王大奎听到这个消息,兴奋的瞪大眼睛,攥紧了拳头。

身为在鸽市上奔波的票贩子,没有谁比他清楚,有一个正规身份的重要性。

跟那些有正规单位的人相比,他们就是没娘的孩子,任谁都可以踹两脚,就连路边的狗见到他们都要大声叫唤几声。

“你带上户籍页,还有张二炮的,现在就跟我去街道办办理手续。”

王大奎听说李爱国已经打通了关系,喊上张二炮。

风风火火的骑上自行车,跟着李爱国一块来到了街道办。

李爱国轻车熟路的来到王主任的办公室。

轻轻敲敲门,笑着说道:“王姨,我把朋友带来了。”

“爱国啊,快进来。”

王主任放下笔,站起身给两人倒了茶水。

“刚才在大会上,你的收购点建议已经通过了,马上就能办手续。”

“哎吆,王姨,你可真是我亲姨。”

“你这孩子,就是会说话。”

闲扯几句,王主任抬头看向王大奎:“这就是你的那个朋友吗?”

李爱国道:“他叫王大奎,不过今儿不是以他个人的名义办理手续。”

此话一出,王主任皱起了眉头:“爱国,难倒是你自己想干?”

李爱国是机务段职工,算是在职人员。

现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在职人员不能兼职,但是被单位知道了,肯定要挨批评。

李爱国摆手:“王姨,您误会了,我想让他们两个成立一个合作组,然后以合作组的名义来签署代购合同。”

合作组.小集体.这怎么弄好得跟套娃似的。

王主任是比较了解政策的,思索片刻,缓缓点头:

“现在咱们确实有成立合作组的政策,隔壁大街上那几个蹬倒骑驴的,就成了倒骑驴合作组。

虽还照常做生意,坐车拉货还得掏钱,但是属于用劳动获取报酬,并没有违反规定。”

她见李爱国点头,继续说道:“再加上合作组是劳动小集体,是街道办领导下的小型集体单位,不存在剥削,也不存在压榨,更没有投机倒把的嫌疑。”

李爱国见王主任看出了其中的诀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