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武侠>西游,这个孙悟空太听劝了> 第259章 大汉第五十四届科举考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大汉第五十四届科举考试(1 / 2)

第259章大汉第五十四届科举考试

要打仗了?

庞统闻言一惊,头伸出窗外,认真的观察楼下繁华的街道,凭他武道先天的修为去仔细聆听那些商贩的交易。

正所谓见微知著,他很快就从这些交易中,发现了大汉在悄无声息之间的变化。

同时他也感慨,孔明还是比他更细心,刚才与他言谈时,都不忘观察各处。

接着便是疑惑,大汉国力鼎盛,已占得一洲之地,还要与谁开战呢?

东海众仙岛,或南海诸岛国?

庞统细想一番,很快便有了答案,他对诸葛亮说:“朝廷终于决定要对西方那些王国动手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不错,从近段时间商部公布的新闻周刊就能看出些端倪,我大汉已经连续终止了乌斯藏国、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的商业往来。”

庞统也看过这些新闻,所以方才能做出这个判断,他知道这些西方王国正是大汉西进的阻碍。

另外再结合民间各行业的变化,可以看出大汉正在调整各种政策,为战争做准备。

诸葛亮又道:“不喝了,最近忙着应试,我都没来得及去看朝廷最新的新闻动向。”

说完,身形一闪,就消失不见了。

庞统抓了一把吃的,连忙追上去:“等等我。”

大汉的科举分文科与武科。

文科原本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由于人王刘秀放权于内阁,所以取消了殿试,只留前三级。

其中会试之后,是由内阁丞相们共同阅卷,才确定最终的三甲名次。

科举每三年一届,今年进行的正是第五十四届的文科会试。

会试之前,主考官郭嘉、法正、鲁肃正在商议第三场的策问考什么。

郭嘉笑着说:“就定大汉西进之策吧,看看能不能从这些考生里抓个丞相出来。”

法正摇头:“这个对他们太难了,西进的关键信息都在内阁之中,未曾见报,能从平时的生活中看出这些细微变化的考生,恐怕寥寥无几。”

鲁肃皱眉道:“考生们都在紧张应试,应该没人会留意近段时间朝中和民间的变化。”

虽然有两人反对,但策问题目还是定为大汉的西进之策。

因为郭嘉是主考,法正和鲁肃是副考。

另外,郭嘉还是第五十二届科举的文科状元,鲁肃是榜眼。

而法正是第五十三届的文科榜眼,当时的状元是周瑜,探花是杨修。

会试开始后,诸葛亮和庞统一同进了贡院,找到各自的考室。

因为朝廷专门安排了仙人检查,所以根本没人有机会作弊。

庞统坐在考室内,给自己暗暗打气:“这次一定要赢了孔明,比他名次更高才行!”

他也幻想过位列一甲,但大汉最近二三十年的天才太多了,所以能超过孔明,他就满足了。

接下来的考试,庞统答得很顺利,觉得自己至少能得个二甲前列。

直到最后一场策问的题目下来时,庞统愣了。

大汉的西进之策?竟是这个题目!

他又苦笑起来:“我不如孔明也。”

上次围炉煮茶之后,他就与诸葛亮一直在研究大汉对西方的各种政策变化,并且也推演了大汉西进的策略方针。

平心而论,在这方面他是不如诸葛亮的。

另一边,诸葛亮也看见了策问的题目,他微微一笑,在胸有成竹之上又加了一重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

此次科举,稳了!

一个月后,万众瞩目的文科科举终于放榜了。

贡院门前人声鼎沸,从三甲,到二甲,再到一甲,一张张榜单悬在空中,被无数双眼睛看到。

“新科探花,司马懿!”

“新科榜眼,庞统!”

“新科状元,诸葛亮!”

三个名字被万人呼喊,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被无数人所知。

司马懿虽然年轻,却沉得住气,正老神在在的坐在家里看书,根本没去贡院看成绩。

直到去看榜的下人回来禀报,说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

“只是探花?”司马懿微微皱眉。

他没去看榜,一是性子使然,确实沉得住气,二是他很自信,这次自己绝对能高中状元。

因为他父亲司马防虽然不是内阁丞相,但却是身居高位的内阁大臣,为京兆尹,执掌大汉京畿之地。

而且当今朝中权势最大的曹丞相,就是他父亲当初扶持起来的。

所以,他父亲有资格参加内阁的重要会议,每次回来后也常常与他谈论一些并非机要的事情,培养他的决策能力。

可以说,他对大汉筹备西进之事十分熟悉,并且也做了推演,早有自己的想法。

和其他同届考生相比,这次的策问无疑是给他送分的。

但没想到,他竟然只是第三名的探花。

司马懿想不明白,这个此前毫不知名的诸葛亮,还有什么庞统,成绩竟然都能在他之上!

会试之前,他在父亲那里听过诸葛亮的名字,说是曹丞相要找的人,但当时并未在意。

“也不知他的西进之策如何?”司马懿陷入沉思,经过短暂的吃惊和失落之后,他又恢复了平静。

不知过了多久,他父亲司马防领着曹丞相府上的陈群过来了。

“父亲,长文兄。”司马懿起身行礼,陈群虽比他年长一些,但却是同辈。

陈群笑着说:“仲达,恭喜了。”

司马懿面色平静,只说了两字:“多谢。”

陈群知道他是这个性子,也不惊讶,又笑道:“上次丞相请你去做事,你忙于科举未去,如今科举成绩出来了,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对了,丞相对你写得西进之策,可是大为赞赏。”

司马懿没再拒绝,点头同意了。

一旁的司马防并未说话,脸上却露出了一些笑容。

知子莫若父,他最清楚自己儿子的本事,司马仲达有丞相之才也。

科举之后,位列一二三甲的进士就有资格入仕做官了。

他们可以听从朝廷的调用命令,也可以自己选择为朝中哪一派做事。

&t;divcassntentadv>但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大多数进士都是听从调令,而非自己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