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第361章 鸡肉味,嘎嘣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1章 鸡肉味,嘎嘣脆(1 / 2)

第361章鸡肉味,嘎嘣脆

或许是天下大乱、诸侯混战到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今年的诸侯特别忙碌。

大旱之后有大疫,大疫之后又来了蝗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年大家都忙坏了。

忙点好,忙点就没时间抢地盘了。

老百姓还在农田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们在尽力挽救为数不多还能撑过大旱的庄稼,细心呵护这些命根子,只求快快成熟,能多一分口粮。

可老天爷就爱开玩笑,数以百万计的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庄稼、植被被啃食殆尽,农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成虫“偷窃”自己的劳动成果,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

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社会秩序再次陷入混乱,治安状况恶化,盗贼四起,占山为王。

为求一口吃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逃难,或者选择依附在士族

从兖州、豫州、徐州北部逃难来的百姓,被刘寒从司隶、冀州和青州三地接收,曹操、袁绍、陶谦不想治下百姓逃难到河间王那,但无力阻止,也不敢阻止。放走一部分难民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给河间王施加压力,但从长远看,这么做不值得。

刘寒将逃难过来的难民暂时集中安置,等灾难过去,将人迁移到三辅,那里汉人太少,必须补充汉人数量。

“蝗性畏雨、畏雪、畏寒、畏锣声、畏五色旗帜、畏黑翼白腹之鸟。治之之法,以火焚之,或使鸭与蛙食之。”

“传令治下五州,全力捕捉蝗虫!将历年养的鸡、鸭全部用上!蝗虫怕火,那就用火!它们吃我们的粮食,那我们就吃它们!”

“主公!不可啊!”

“殿下!不可啊!”

“殿下!三思啊!”

“主公!……”

群臣相拦,在他们看来,主公所做之事太过匪夷所思。

武帝开始,董仲舒就将蝗灾视为上苍的谴告。“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随后这一观点被知识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各个社会阶层甚至将蝗虫敬拜为神虫或虫王,认为蝗虫不是人力可以战胜的,皇帝应该“修德禳灾”。

至于民间,百姓无法很好的去消灭蝗虫,只能将它们与上天的力量联系起来,以一种迷信的方式又去崇拜蝗虫,祈求蝗灾不要出现。

在他们看来,蝗虫可谓是“现实世界的保护神”,因为它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旱灾,后者不仅对农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于农民自身而言,同样具有毁灭性打击的趋势。为此,蝗虫的地位被农民们无限拔高,在他们看来,只有将蝗虫高高供起,才能保证农业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民众自发的祭拜蝗虫,以此来祈求蝗灾快点结束。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条件下,无法完全治理蝗灾,只能等待蝗灾自己消失。

“孤不信什么蝗神,什么天谴!孤只相信人定胜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这天、这地都不管我们了,那我们还敬什么天?拜什么神?”

“既是儒家子弟,当知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自上古至今,圣人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安乐,号之曰燧人氏。洪水到来,肆虐世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以致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化洪水为乐土。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孤不信我大汉子民是罪人,更不信有什么事是不能成功的。”

“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有自己的双手,我们是自己的主宰,是这片土地,这个世界,这个未来的主宰!”

lt;divcss=ot;ntentadvot;gt;“人!定!胜!天!”

刘寒的话铿锵有力,感染了在场众人,“传令,各军全部出动,灭蝗!”

“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