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我做销售的那些年> 第九十七章 搅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搅局(1 / 2)

接下来的两周,李铭,薛斌,方琳几人都去做市场调研去了,而余长交接元、鹅,平三地市场后,又与唐小清去了一趟塔区教育局。

陈海斌的态度相比上次似乎冷淡了很多,唐小清和他的对话,他回复最多的是“嗯,哦,好”之类的词,【并且坐在椅子上,背靠椅背,双手交叉,一副慵懒的模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心理排斥和不耐烦的表现。

余长知道,这是因为陈海斌被竞争对手做工作,甚至搞定了,达成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共同关系。

而事实确实如此,在后来的专家小组讨论会上,他有意倾向慕正可公司盛鑫科技代理的产品,并让专家小组讨论一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意图。

而关于第一轮测试入围的产品带有专家小组签字的名单在年前已经送到了局长曾庆阳手中。

但曾庆阳迟迟未动,期间陈海斌向他汇报工作时,问道:“局长,第一轮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你看什么时候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下一步工作自然是从入围的厂家中选取每个系列对应的产品,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曾庆阳道:“塔区区委区政府目前正在和资方谈,我估计快了,等那边有消息,就着手下一步工作。关于产品选型测试的结果,我已经和区长汇报过了。”

局长只说汇报过了,却不提汇报的结果,陈海斌不好直接问局长,至少要讲政治,心里虽然着急,却也只能干等。

而慕正可一直没有闲着,他通过自己和公司的关系,期间向曾庆阳示好的同时也暗中施压,当然施压的还包括其他竞争对手,但这些压力都被曾庆阳扛住了。

这些信息是第二次张天和曾庆阳密谈的时候,曾庆阳透露的。

曾庆阳说:“大天,需要抓紧速度了,否则迟则生变。”

张天说:“二把手不急,我们急也没用。再说现在最急的应该是一把手。这可是他在塔区的最后一个项目啊,年底就换届了,何去何从,他比谁都着急。”

“天润资本到底怎么说,他们不是一把手的人吗?上次常委会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怎么还谈不拢?”

至于为何还没谈拢,张天也不知道,不过张天认为天润资本和一把手的关系也还没有到同盟阶段,或者天润资本也在博弈,那就是对于一把手向书记能否更进一步,还不甚了然,因此以时间换空间,尽可能拖延。

一周后,财政局的局长毛宝昌传出一个消息,该项目决定不招标,采用资方报价加造价核定的方式。

造价核定,就是委托造价公司对该项目的各系列产品进行核价,看是否超过正常的市场价格。

其实,造价核定就是走个过场,无非就是将该项目的程序从采购环节,法律层面合理化和规范化。

得知这一消息后,慕正可做出了一件事,他让第一轮测试淘汰,或者直接未能进入测试的有些厂家打电话给财政局和教育局。

这就是所谓的搅局,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搅混乱,想以此来浑水摸鱼。

说实话,从策略的角度而言,当发现自己落后竞争对手时进行搅局,将水搅浑,浑水摸鱼,是正确的,但是他用错了对象。

财政局的毛宝昌和教育局的曾庆阳都扛住了压力,并且经曾庆阳之手,张天得知了慕正可的一系列操作,张天暂时选择隐身,变成了那黑暗中制高点的捕猎者。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慕正可可以轻易击败余长,张天可以击败他,说明余长和张天的段位犹如天壤之别,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可以明确一点,张天和曾庆阳已经是一条船上的‘战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张天领先现在所有的竞争对手,因此他站在前面,手握一把刀,借刀杀人,第一轮产品测试就是他的牛刀初试。

余长开始有点明白张天的布局了,他通过政治利益交换的方式,将曾庆阳拉到了自己的阵营,并且在这期间,他很好的把控了一些政治层面的东西,避免曾庆阳倒戈。

至于两人之间达成了什么样的利益交换,目前的余长暂时未知,只能等时间给予答案。

见浑水摸鱼的策略没有效果,慕正可又采取了其他方式,游说专家评委,给电教主任陈海斌施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