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大清话事人> 第154章 坤爷,小姐在后院等你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坤爷,小姐在后院等你呐(1 / 2)

李郁最近很累,每天有看不完的简报和账册。

杜仁在长兴县镇守,那边太重要,不能调回他。范京在吴县当典史,做的风生水起,也不适合调回。

他俩本是最合适的大总管人选,擅长物资、调度、生产。

刘武天天泡在船上,带着战船在太湖训练。

林淮生每天督促火枪队训练,吃住都在训练场。

刘千就像个狐狸一样,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猫着。

其余还有一堆手下,都是偏向武官,不懂文事。

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杨云娇。可好多事,她没法做主。

所以,李郁只能自己咬着牙坚持了。

家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前些天福成为了帮着采购钢铁,甚至动用了私人关系。

张老爹喜滋滋的讲解:

“你回去,让福成上折子表忠心,同时弹劾这个叶尔灿思想有问题,主张无为而治,同情汉民,再强调一下江苏是大清的,不是他富察氏的。”

山谷里绵延1里的车间,还有外面,多家配套的作坊,非常有成就感。

众人哗然,

“和大人,于大人,乃至几位王爷都帮着说话了。但是富察氏的面子实在大,皇上还在犹豫。”

“奴家明白了。”

刘阿坤不好意思的搓搓手,犹豫着要不要从地上抓把灰,帮止血。

若是火绳枪站的这么密,怕是要引燃旁边队友的火药袋。

……

甄氏现在是有夫婿的,乃是长兴营游击。

迈出了一大步!

拉过线膛,用的依旧是扩张米尼弹。

淮河以北,是绝对的核心区,绝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结社,帮派。

家人心里一抖,暗想不愧是结拜兄弟,都是狠人。

这个数字的银钱,就会出现在县衙府库内。

但是比火绳枪的最大优势是,没有明火,枪兵们可以挨着,紧密列队,增加火力密度。

“话是这么说,可多年的工匠精神,不允许我赞扬这样的手艺。”

他经常和底下匠人说:

“你们就这么点三脚猫手艺,幸亏是赶上了好时代,啥都靠机床。”

奴才,偶尔也能骑一骑主子。

李郁瞅着此人的简介,有些意外,富察氏可是以忠君能干出名。

……

那可都是上好的熟铁,还有硬钢啊。

“你家公子的意思是?”

福成的一个心腹家人来了,还带来了一份亲笔密信,读后即焚。

“啊?”

就属于清廷眼里的“叛逆,不服王化”地区,要求相对低。

“我现在就写信,你叮嘱福成立即照办。”

如今黄文运表态,不要存留。

他掰开击锤,扣动扳机,咔一声,闪出火星。

李郁盯着这个简易机床,很欣慰的赏赐了所有参与的工匠,从100两到5两不等。

“下个月应该就能到。”

以成本价,逼着广州的一个铁商出货。

……

张老爹傲慢的语气,激怒了儿子。

苏州府,开始正式督办今年的钱粮了。

清廷的田赋和杂税,按照规定是一年分两次征收。称为“春拨”、“秋拨”,春拨限农历三月之前解到,秋拨限农历九月之前解到。

不过,燧石的大小厚度都需要考虑,否则会出现打不出火星的情况。

旧日恋人的一句,“嗨,areuok?”,就能换来眼眶微红,无语凝噎。

卡榫是暂时指望不上了,所以采用了折中的方式。

丫鬟开心的接过簪子,轻快的走了。这一根簪子,少说值50两银子。

“这就是杜先生从长兴送来的那批燧石。”

原来广东那地儿也是暗流涌动,很不太平。

“根据我这段时间的研究,传统城池的青砖夯土超厚城墙,无可替代,非常耐毁伤。所以在筑城方面,垛口可用水泥加固,但城墙不必改变。”

利用这套机床,制造出了更多的简易机床。

刘阿坤这夯货给人家戴了帽子,怕不是要节外生枝。

“福康安就是富察氏吧?”

张老爹突然起身,

扇了儿子一个耳光:

……

枪管口径明显小了许多,长度却增加了不少。

“你还年轻,嘴上没个把门的。万一和别人吹牛,说出机密怎么办?”

“爹,李爷说,不必过于精细。武器都是战场的消耗品。”

李郁看的很惊讶。

“伍家的人,杀了吗?”

长兴那边送来的,都是原石,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可用的枪燧石。

“管好你这张嘴,咱是匠人,多干事!少说话!”

“那就好。”

甚至,他都开始允许和官府关系亲近的寨子组织团练了。

“长兴水泥厂,正式投产半个月,估计本月产量20万斤?”

西山枪炮厂,

在张铁匠父子,还有一众匠人的攻关下,产能不断扩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傍晚,

“钻头最头疼,老陈亲自监制的硬钢。损耗速度太快了,一天要废几十根。”

……

张满库忍不住揶揄道:“搞的好像你啥都知道一样。”

“我说,你写。水泥厂规模远远不够,此产业并无技术含量,属于极度消耗人力,和资源的行业。当投入重金,雇佣更多人力,将产量提高至少5倍。”

他从木箱里,拿起一根刚完工的刺刀,

西山岛一侧,李二狗,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正在打靶。

“我家公子现在是站在半山腰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想请您给拿个主意?”

燧发枪的使用,也是相当繁琐的。

“富察.叶尔灿。现任杭州旗营火器佐领,爱好金石,淳朴善良,不喜兵事。”

一脚深一脚浅的,晃得人头晕。

“死鬼,你还在等什么呢?”

“你说什么胡话?李爷是你能比的?”

“这些是靠什么驱动?”

“能带的动吗?”

“李爷说的对。还有一件大事,我家老爷抄了怡和行伍家,所得银钱全送到京城了。”

说起来和李郁倒是蛮配的,一南一北,两“李阎王”。

“都听清楚了,这一次不讲人情。”

因为,这里是朝廷的钱袋子。对地方官的钱粮考核,极重。

若表兄弟同在一城,一个做巡抚,一个做织造,这不合规矩。

“那边是新建的车间,放置这些机床。”

李郁点点头,这点缺陷,可以接受。

军装,靴子,仓库里已经堆积了2000套。

出了这么一个不孝子弟,想必很头疼吧。

张老爹经常背着手,满意的视察他的事业。

“年轻怎么了?李爷年龄也不大,人家~”

……

若不是两广总督李侍尧手腕狠辣,又擅长分化拉拢,怕是两广早就出了巨贼。

然后,不出1个月。

大规模作战,可以有冷兵器军团的配合。

“长兴县衙过问,如何解释?”

“哦,哦。”

“和我们重金外购的燧石相比如何?”

摸着良心说,自己也不想维持这段孽缘的~

可是吧,就好比私家车。

李郁摆摆手,示意几人继续训练.

前两天,刘千在道前街附近,找到了一处制高点,一大户人家的藏书楼。

一直跟随在后面的李小五立马接话:“我和几个弟兄试过。外购的能打30次。长兴燧石,20次就必须换了。”

福成和老爹稍一商议就决定照办了,拉下脸面,和富察氏干!

你富察氏尊贵,我内务府何尝不贵。

李侍尧是个老辣的世家子弟,深得做官精髓。

西山枪炮厂,不养闲人,从早到晚,噪音不断。

……

打进去就是残酷的屠杀,水井都给你埋了。

俸禄,衙门经费没了,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携行载具,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火药,铅弹,燧石,猪油,简易维修工具。

一方面,上缴朝廷的钱粮绝不短缺。另一方面,不时的杀鸡儆猴。

缺口瞄准具,也更精致。

李郁拿起一杆新制成的燧发枪,肉眼可见,做工略差了一些,但是不影响使用。

“还有其他的吗?”

正所谓,再见不能红着脸,起码也要红了眼。

大约是朝廷8成,地方2成这样的比例。

“其他用的是铸铁,耐磨,不易变形。”

而对于广义的江南地带(江苏、安徽南部,浙江、江西北部),需要维持太平,不能有兵祸。

就意味着上半年内,苏州府的官吏们要过苦日子了。

“所得银钱,全部起运,不存留。”

福康安出入,必定要经过这个院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