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大清话事人> 第190章 湖北吃紧江南紧吃一东一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0章 湖北吃紧江南紧吃一东一西(1 / 2)

第190章湖北吃紧,江南紧吃,一东一西,同时开打!

江南,翡翠的市场价格在急剧上升。

一块鸡蛋大小,品相不错的翡翠,价格已经超过了500两。

不过有价无市,更没货!

松江府城,闹市街头。

“老缅翡翠,传家之宝。”

“买一块吧,能佩戴,能珍藏,以后缺银子了还能出手。一玉传三代,人走它还在。”

玉贩子吆喝的很起劲,很快吸引了很多闲人。

“怎么卖的?”

“您手上这块最实惠,就300两。”

“啥,枣子一般大小的要300两,你当松江府都是憨头吗?”

围观的人一阵哄笑,说实话大部分人买不起。

玉石生意,从来不坑穷人。

摊贩也不着急,嘿嘿一笑:

“你不识货,我不和你讲。若不是皇上英明,天兵神威,打怂了老缅的国王,这上好的翡翠,能流落到大清国?”

“今天是300两,下个月保不齐就是1000两。转手一卖,就赚大发了。”

虽然摊贩描述的场景很诱人,可还是没人敢第一个吃螃蟹。

投资有风险呐,几百两可不是小数目。

直到,一个身穿苏绣长袍,手戴3个大戒指的胖子,挤了进来:

“外地佬,伱这玉石保真吗?”

“向山神起誓,这是老坑冰种,您看这纯度,您看这质地,就一个字,润!”

胖子拿起,对着阳光看了一会,点点头:

“是挺润,挺透的哈。”

“爷,您是识货的。这东西,只会涨价,不会跌价,越放越值钱。”

“为啥?”

“嘿嘿,因为开采的那座山是老缅的神山,就好似咱大清国的龙脉。老缅被咱天兵打趴了,这才怂了,答应开放神山,但是就一年。”

“一年后呢?”

“一年后,还会重新封禁。任何人擅入,就是个死。”

胖子一拍脑门,眼神发亮:

“给老子挑上品,别蒙我。”

“哎,哎。”

众目睽睽之下,胖子拿了价值4000两的翡翠。

但是手头不趁银子,只能派人回家取。

直到家人去钱庄取来了4000两银票,这桩生意才算是结束了,钱货两清。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松江府不乏赌徒,黄浦江不缺野心家。

第一个吃螃蟹的大胖子就是,上次冒险找回福康安等一众将官尸体,得了官府重赏发家的泼皮,现如今的王大官人。

他买走了几块大小不一的翡翠,赌一把。

赌徒就是这样,赢了一次不会罢手,只会越来越胆大。

贩子走了,松江府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直到半个月后,突然城中开出了好几间铺子,陌生面孔。

门口挂个牌子:高价收购原石!

泼皮出身的王大官人,就带着一众闲人上了门。

“大官人,就这间,新开的,掌柜的一口京城方言,难听的很。”

“走,进去瞧瞧。”

“哎哟喂,几位爷请坐,快上好茶。诸位气度非凡,一看就是满腹诗书,家财万贯的好人家。”

掌柜的太会夸人,以至于王大官人脸皮都微微发红。

他咳嗽了两声,掏出一块翡翠:

“掌柜的,给估个价?”

干瘦的八字胡掌柜,顿时严肃了起来。

掏出一方白绸子铺在桌子上,右手隔着一块布捡起翡翠,小心的放置在绸布中间,又戴上玳瑁眼镜,仔细端详。

这还不够,又找了一块棉布反复擦拭表面。

看看棉布未被染色,郑重的点点头。

“掌柜的,你这是在干嘛?”

“嘘,鉴宝。”

掌柜的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打断了大官人的无礼。

他挽起袖子,小心的握住翡翠,吹了一口气。

然后,放到耳边听了一下。

小眼睛,突然放光!

表情夸张,身子后仰,并发出一声感叹:“噫。”

一众帮闲的心,都提了起来。

不会是假货吧?大官人可花了800两。

掌柜的小心翼翼的放下翡翠,走到了另外一张桌子,猛的一拍桌子:

“1500两,取银票。”

刷,3张500两面值的银票,静静的摊在桌面。

王大官人手微微颤抖,哆嗦着捡起了银票。

说真的,他在松江府混了30年,挨打也好,打人也好,进大牢也好,都没有这么紧张过。

就连那次去黄浦江畔,死人堆里翻了一夜,都没这么慌过。

“你,你这银票保真吗?”

“出门右拐,过两条街,就是天成元票号,您去兑现银。若有假,回来砸店。”

“好,好。”

王大官人野狗一般的冲了出去,后面跟着一群帮闲。

半个时辰后,又是野狗一般的冲了回来。

脸上放光:

“掌柜的,我还有3块,你收不收?”

“照单全收!”

王大官人,靠4块翡翠,就赚了2000两的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

泼皮本来就爱吹嘘,再加上一众帮闲,走到哪儿吹到哪儿。

松江城的聋子,都知道翡翠火了。

半个月后,又来了一帮贩玉石的。

这一次差点闹出事故,数不清的人叫嚣着,要求购买。

贩子连刀都拔出来了,以为遇上了打劫的。

见买者如云,干脆现场抬价3成,依旧被热情的人抢购一空。

然而,玉器铺子却都歇业了,静悄悄的。

挂的牌子是:“外地进修雕琢工艺,歇业半个月。”

慢慢的,许多人开始紧张了,理智逐渐回来了。

这要是砸在手里,可就倾家荡产了。

一两千两银子打水漂,就算是小士绅也伤筋动骨。

不过也有人很淡定,比如王大官人,他豪掷8000两。

他全部财产,再加上借的钱,还有帮闲们也跟着凑钱。

他坚信,一定会大赚一笔。

果然,半个月后,玉器铺子陆续恢复营业。

心急的人立即出货,小赚一笔。

也有沉得住气的人,不急着卖,又等了1个月,结果多赚了2成。

王大官人就是其中的典型,赚的眉开眼笑。

豪气干云,这财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用他的话说,什么样的买卖,能一月翻一倍?您就是把嫦娥抓来,也卖不出这价啊。

这样的场景,在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杭州府、湖州府都陆续出现。

没有最刺激,只有更刺激。

这个月1000两本钱,下个月就变成了2000两,再下个月就4000两,再下个月就8000两

不敢想,不敢想!

总之,士绅商贾们,极少有还能保持冷静者。

就连一些家境殷实的中等户百姓,也眼红了,想上车。

钱不够怎么办?

三五家凑一起买,赚了钱再平分。

王神仙最近的睡眠越来越差了,患得患失,担忧。

本金10万两,时常全部抛出叼盘。

这要是有一个闪失,就全完了。

江南士绅可不会感谢一个散财童子。

最可怕的是,翡翠存货也不够了,这盘要是接不上,岂不是要崩?

于是,他找上了李郁。

“王神仙,你怎么满眼血丝?”

“哎,别提了,睡不着觉啊。全是噩梦,梦到我银子都打了水漂,我在沿街讨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