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天命玄鸟,华夏始焉>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故人皆都逝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八章 故人皆都逝去……(1 / 2)

白止站立在神鸟殿主殿之上,俯瞰山下,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有亭台楼阁点缀。

在神鸟殿周围,更有连绵的宫殿矗立,那是汉武帝刘彻在位之时,再次修建的。

对此,白止并不太看重,不过是一些房子罢了,自己又能住多久呢?

白止收回目光,心中在想着之前汉武帝刘彻崩之前说的话。

正如汉武帝所说,长生更是一种痛苦,即使是统治偌大帝国的刘彻,能够体会到至高权利的美妙,也会感到痛苦,更何况是其他人?

所谓的长生,在没人能够得到之时,人人皆追求之!

而当有人得到了长生,却才知道,这是一种毒药。

试想,自己长生,在岁月之中永不变色,但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红颜知己,却缓缓变老,直至死去。

这是何等的痛苦啊!

白止看向神鸟殿侧殿之中的人,曾经的美丽女子此时也变成了一个老妪。

没错,白止也曾给赵璃月一次重返青春的机会,让其能够再次体验逝去的岁月。

而现在,她也再次老去了。

可以看到,在神鸟殿侧殿周围的墙角,却堆放着一个個坛子,坛子里面,全都是她这些年所酿的果酒。

白止飞下来,落在一旁。

“神鸟,看来我也到了时间……”

赵璃月满头华发,一脸皱纹,混浊的双眼望向山下,山下的宫殿之上悬挂着丧布,那是百姓在悲伤汉武帝的离世。

见此,使得赵璃月想到了自己的后事。

“……”

白止没有回答,沉默以待。

对于自己来说,这份长生的确太过沉重,一个个熟悉的人从身边消失,被埋进那小小的土堆之中。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再次相见吧!

就比如此时的赵璃月,即使是此时已经老去,也和当初的那个人如此相似。

“还请神鸟,当我老去的时候,将我埋葬于山上,山上的果子……很是不错。”

赵璃月突然转头,看向神鸟殿后方的山林,如此说道。

“好!”

白止点头。

随后看向一旁的果酒,馥郁的香气弥漫,沁人心脾,让人唇齿生津。

赵璃月坐在桌案之上,深深嗅了一口这浓郁的酒香,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似乎这果酒,永远也让她品不够。

她闭着双眸,沉浸在酒香之中,一如往日那般细细品酒。

白止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直至她也没有了生息。

夕阳西下,照耀在她的身上,满头华发在殷红的夕阳之中,似乎变成了红发,更给其增添了几分的安详、宁静。

翎羽洁白无瑕的神鸟抬头,望着夕阳西下,感叹一声,随即低头。

再次抬头之时,周围已是一片山林,山林之中树木茂盛,树木之下,有一片片的未知的野花盛开,一簇簇、一团团,犹如满天星辰。

一座孤坟矗立,泥土新盖,未有纸钱,未有墓碑,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土堆。

“你喜好这份清净、喜好这份酒香,如今,便长久的住在这里吧,等到秋风潇潇,吹过山林,这里,也是满树野果,一如曾经你来采摘那般……”

孤坟之前,一坛果酒静静放置,直至被落叶堆叠。

……

……

公元前75年,大汉皇帝刘询成年及冠。丞相张骞还政于皇帝,辞官回家,不问政事。

百余年的发展,曾经的博望侯府已经子孙满堂,张家族人分布朝野,但是因为张家家风严格,并无弄权之人。

俨然,张家已经成了当今第一大家族,且隐隐有世家之势。

新帝亲政,第一道政令便是册封丞相、博望侯张骞,为博望公,张骞得公卿之爵位。

同时,皇帝刘询多任用张家之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家之人多有才能,为国家建言献策,多为忠良之臣。

随着新旧更替,大汉朝政因为有忠良之臣的缘故,依旧安稳如初。

大汉边疆安稳,西域诸国敬服,万国来朝。

百姓安居乐业,因为有红薯的缘故,即使是大灾之年,仍旧没有饥荒发生。

再加上当初博望公出使西域,凿通西域,在这百年之中,更有大量不同的作物从西域传入大汉,使得大汉百姓在吃、用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时间流逝,在博望公张骞被封公之后的第五年,白止降临博望公府。

此时的博望公府与曾经的博望侯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为巨大、奢华。

但是博望公府之中的人,却依旧如同曾经那般有礼。

而白止却对这一切熟视无睹,直接来到了博望公府之中的一处富丽堂皇的房间之内。

房间内,帷幔高悬,雕花窗棂之上投射下阳光的倒映,形成一道道璀璨的光柱,然后在地毯之上留下片片明媚的光斑。

一旁有雕花严谨的桌案放置,而在内间寝室之内,却见有人静静的矗立。

床榻之上,一个老人静静的躺着,在他床榻旁边,却跪着一些人,跪着的人中有孩童、有少年,也有中年男子。

他们似乎正在静静听着床上之声的训诫。

就在这时,床榻之上虚弱的声音一顿,然后摆摆手,道:“就这些吧,你们便退去吧!”

“是,老祖宗……”

待房间之中的所有人都退去之后,白止才现身。

见到翎羽依旧雪白如故的神鸟,张骞苍老的脸上带上了一丝笑容,但是在皱纹的衬托之下,这丝笑容却又有一丝狰狞。

老了,便是如此。

“神鸟,你来了……”

张骞笑着打招呼。

“我来了!”

“我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

张骞靠在靠背之上,静静的看着神鸟,道:“先帝走了,而我,也即将要走了,但是神鸟,却依旧如故。”

说到这里,张骞的语气之中没有丝毫的艳羡之色,反而充满了浓浓的解脱。

“不知道当我离去之后,神鸟在某一日,是否还会再想起我?”

“自然是会的。”

白止点头,落在床榻之前的青铜烛台之上,似乎是同张骞平日那般闲聊。

得到白止的回答,张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即又皱眉,道:

“不知我走了之后,这大汉百姓之又如何?”

身为大汉丞相近百年,张骞对天下诸多事情太了解了。

虽然大汉有神鸟相助,更是赐下那高产作物红薯,但是天下,仍有被饿死之人。

而身为大汉丞相的这些年,张骞一直致力推广红薯,并且以求解决天下百姓饥饿之忧。

天下虽然无有大的饥馑之灾,但是仍然会有人饿死。

这让他身心疲惫。

白止自然知道张骞想的是什么。

不过,白止又能给他什么建议呢?

况且,此时的张骞也油尽灯枯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