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狂龙出狱> 第247章 日记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 日记2(1 / 2)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村人,所以对农村的很多事都有自己的了解,所以一个村子有两个名字这种事情在我眼里其实挺常见的。

无非就是村内人自己叫一个传承下来的名字,然后登记地图的官员又自己理解错误,登记了不同的名字上去,各自都有说法,我目前还没有知道是怎么回事。

清风村还是灰雾村,都无所谓,父亲可能只是在临终前记错了名字,亦或者是在这期间村子更名了他不知道而已。

青桐后街的老头告诉我,如果要去清风村的话,要走很长时间的山路,好在他手下有人知道路,可以捎我一段,当然代价也是有的,我支付了五百的路费。

可能连那个老头都没有想到,这么直白的敲诈都会有人付钱,事实上,我本就打算找个荒郊野岭自尽,钱这种东西又不能带下去,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给钱给的异常大方连老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还给我介绍了一下清风村的情况,据说那里是一个闭塞的村子,但以前并不是……在清朝的时候灰雾村似乎还是贸易中心,附近的路应该是沿着灰雾村建的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如今贸易中心是青桐。

这还不简单?我是历史专业的,古代王朝的更替就是大量的经济重心的转移过程,以前的达官贵人,士农工商,都会因为前一个王朝的衰落,而诞生新的贸易体系,这个时候是最常见的各种经济重心迁移的情况,完全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

而灰雾村之前为什么能是贸易中心呢?我坐上老头的车后就一直在想,很快我就得出了答案,因为灰雾村的地理位置很特殊。

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的经济脉络。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地方的经济重心,那么它必然跟很多因素挂钩,交通情况,自然风光,人文故事,都有可能是一个地方成为经济中心的条件之一。

但这是透过史书去查看王朝的经济重心能够得出来的结论,那么农村的经济重心呢?

因为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农村是封建保守的地区,所以农村地区的经济重心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农村之间的经济重心未必遵守很多的因素,其中还有一个只存在于古代特有的客观因素,那就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呢?

农村地区哪怕没有城镇的沟通方式,但是农村很久以前就形成了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部脉络,意思是虽然他们跟朝廷关系不大,但是跟周边的村子关系很大,大部分都是有交流的,这其中,如果要贸易选一个地方的话,经济重心可能会转移到有关信仰的方面。

如果这片农村地带,信仰的是风神,那么这个时候,哪怕有个村子在这片地带最偏远的地方,名叫风之村,那么周围的人也会下意识地以风之村来建设道路。

换言之,不是因为信仰而决定了经济重心,而是因为它就是经济重心,所以为之发展的道路、交通、人文,才会慢慢兴起,最终成为我们看到的决定因素。

可事实上这种因素极其不可控。

因为信仰的需求会很高,古代可能还有这种迷信思想,现在就完全看不到了……

显然,今天我去的地方,恐怕就中奖了。

身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竟然除了自尽以外,还想调查一下这个灰雾村清风村的文化习俗,如果我死前还能留下一篇研究论文,那似乎也不错。

车子颠簸了很久,终于来到了我心心念念的灰雾村,这个村子很偏远,偏远到我觉得这里能成为几百年前的经济重心的原因一定就是因为信仰的因素。

如果不是因为信仰,我完全想不到其他人为什么会走这么偏这么陡峭的路,过来这里贸易。

拥有信仰甚至是迷信的人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他们会觉得在这个地方获得神明的注视,在这里贸易会有神明的庇佑,在这里做的一切,都会被神明注视,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精神上的满足……

除了这些完全无法理解的思想观念以外,我也想不出灰雾村为什么是经济重心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