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都市>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204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 / 2)

林澈撂下杯子,侃侃而谈:

“我们还是先举例,再分析。”

“汉武帝时期,通过他老子景帝大力削藩,平叛七国之乱,诸侯渐渐开始转为了门阀。”

“而那时门阀刚刚崛起,还没有完全成型,西汉的皇权一时间达到了顶峰。”

“也正是利用自己拥有的高度集中的皇权,汉武帝北击匈奴,南灭南越国、夜郎国等,完成了史诗级的军事成就。”

“西汉在他的手上也达到了王朝的巅峰。”

林澈喝了口酒,眼神却越来越清澈:

“汉武帝能取得如此军事成就,不仅仅是他拥有当时超一流的军事统帅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南征北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还在于汉武帝重用商业奇才桑弘羊,管理财政,为大军的南征北伐,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西汉不论是军事成就,还是军队的后勤保障,都离不开汉武帝高度集中的集权制。”

“然而,高度集中的集权制在西汉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注定不能维持长久。”

“知道为什么吗?”

听到林澈的问题。

朱元璋坐正身子,腰板挺的笔直,看着林澈有条不紊的回道:

“汉武帝虽然经历文景之治,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连年征战耗费的资源极其巨大,老百姓承受的赋税压力大,而社会保证系统,还远远没有成型…”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有些类似于大秦,这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打仗需要海量的钱粮,没有足够钱粮支撑,再好的机器也是运转不下去。”

“还有汉武帝后期,集权过度集中,还有身边奸臣宦官一旁怂恿,汉武帝更加好大喜功,加上税收制度不健全,整个朝政一团糟。”

“最后地主基层与农民的矛盾,也在加剧对立,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汉武帝后期的汉王朝逐步走向衰败不可避免。”

“汉武帝为此还写了罪己诏,检讨自己的失误。”

“咱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好大喜功造成了崩盘的局面。”

面对朱元璋侃侃而谈,林澈忍不住打断他: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是你这位洪武帝过去,也不一定能做的比汉武帝更好,或许还会乱上加乱。”

“他最后将西汉带向衰败,是因为时代局限性。”

“陛下想必熟读了西汉的历史,您还别瞧不起进入老年的汉武帝,等陛下老了或许比汉武帝还要过分。”

“假如陛下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又何必到我这里来讨教,还不是因为在我这里,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摆脱限制你思维的真知灼见。”

“陛下以为呢!”

朱元璋:“…”

见到朱元璋被自己一通怼,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林澈笑笑接着讲:

“仅仅是门阀氏族刚刚崛起,还没有成气候,在这一小段时间,带来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就能够让华夏民族爆发出如此大战斗力,建立强盛无比的西汉王朝。”

“陛下看西汉历史,难道没有总结思考么?”

“现在我来帮陛下总结一下,陛下从此至终的实施政策的大战略方向就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