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草原牧医[六零]> 151.小母牛命在旦夕【2合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1.小母牛命在旦夕【2合1】(1 / 2)

穿过夜晚走风的小路,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林雪君背着小药箱,带上阿木古楞和衣秀玉,大步赶往牛棚。

之前春天大部队带牛去春牧场时,霞姐家里留下了两头牛。都是前年新出生的小母牛,当时因为过冬后身体太虚弱而留在驻地,跟着大母牛巴雅尔在山上吃了一个春夏秋的树叶、山珍,都养得膘肥体壮了,今年初秋还成功揣上了犊子。

冬天游牧的牲畜都回驻地后,这些分散在各家照顾着的牛羊也都回了群,山上树叶落光了,便也都跟着去冬牧场上吃草。

但是霞姐家照顾了小半年的两头母牛还常常去霞姐家串门,有时晚上人放牧回来,其他牛都回大牛棚,这两头牛还会认家地往霞姐家院子里走,就像大母牛巴雅尔也习惯带着‘小弟们’回知青小院一样。

这次生病的就是霞姐之前带的两头牛中的一头,霞姐还给起了名字,叫‘大俊’。

带着东北口音,每次都会念成‘大zun(四声)’,于是大家也必须跟着读‘大zun’才行——如果你字正腔圆地用普通话喊‘大jun’,它是不理的,它就觉得自己叫‘大zun’。

夏天不忙的那会儿,林雪君常常跟其他人蹲在霞姐家门口逗大俊玩:先用普通话喊一声,再用东北话喊一声。

每次无论它理不理人,都能换来无聊人类的一阵笑声。

如今牛棚昏黄的灯泡下,可爱的大俊被拴在牛棚靠山一侧的棚柱上,痛苦地仰着脑袋,一阵接一阵地哞叫。

林雪君远远便看到,它鼓成大球一样的肚子仿佛快爆炸了,不由得加快了步速。

行到近前,利落取出体温计,拽起大俊的尾巴将之插进直肠,随即就着阿木古楞的手电筒给大俊做其他检查。

查看面部时,林雪君的手轻轻抚摸大俊的牛脸。它额头处的白色长毛打着一个旋儿,像一朵花一样特别漂亮,这也是它‘大俊’名字的由来——对称的小角,漂亮的白脸,大眼睛长睫毛,匀称的身体,绝对称得上牛中美人。

轻轻捏开大俊嘴巴检查口腔,一股浓重的酸臭味透出,林雪君皱起眉,头不自觉向后躲了下。

再阖上它的嘴巴,明明口中没有反刍的草料,大俊却还是一直空嚼。

又摸一把它的头,林雪君戴着听诊器认真听起它的心跳、肠胃蠕动和肠鸣音等。

半晌,她转头对刚才来喊自己过来的大叔道:

“大叔,帮我把所有学员都叫醒,让他们做好通宵奋战的准备,都穿多点过来牛棚。”

大叔跑走后,抱着手臂等在边上的霞姐一脸焦急地问:“怎么样?严重吗?”

“酸中毒了,肚子里的东西硬邦邦地无法反刍也无法排出,堵住了。而且这些食物还在瘤胃中不断发酵,气体越来越多,它快要胀死了。”

林雪君转头让阿木古楞去取穆俊卿给她做的大牛开口器还有给牛用的插胃软管,又请站在霞姐身边的霞姐夫和牛棚看守员去准备篝火和大锅,他们可能要烧很多很多温水,彻夜作战。

安排间隙,她摸了摸霞姐的手臂,转头对跟过来的孟天霞道:

“把我储备的盐和糖各拿来一袋,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输液吊瓶器具也带来吧。”

这个年代已经有吊瓶输液了,林雪君托供销社的同志买到的是沉重的茶色玻璃瓶子和橡胶管连接针头。没有调节输液速度的装置就将橡胶管系个结,想让药液输得快一点,就把结打得松一些,要慢的话就打紧些。

东西虽然简陋又不容易买到,但瓶子有刻度,经得住反复清洗使用,胶皮和针管也能清洗消毒重复使用,她已经很满意了。

安排过一系列工作,她才继续回答霞姐:

“这是个急病,严重了可能一天之内就要命的。

“你看大俊已经出现腹胀、腹痛、呼吸加快、四肢乏力等症状了。

“接下来不紧急救治,还会出现脉搏减弱和神经症状,肠胃撑破或压迫其他内脏都可能会导致急症死亡。”

“这么严重……那,那怎么办啊?”霞姐慌得六神无主,面色惨白着,眼神也恍惚起来。

林雪君握住霞姐的手,发现对方没戴手套,穿得也不够厚,便道:“霞姐,你也得回去多整些衣服穿。”

“等会儿,我等会儿就回去穿。”霞姐说着就是不舍得走。

“牛羊都跟着去冬牧场放牧,吃的全是一样的留在草原上的干草,为啥它会酸中毒?”林雪君记得大俊是跟着乌力吉大哥的畜群队伍的,便要喊人去叫乌力吉大哥,问一下大俊有没有单独吃到什么东西,好更深入地判断一下大俊的情况。

“不是乌力吉的错,是我的错。”霞姐喊住了要去叫乌力吉的青年,哽咽着道:

“外面越来越冷了,我今天挪酸菜缸和养的鸡进仓房,整理仓房里的柴火和东西,就顺便把仓房里入瓮的玉米面拿出来晾一下。

“现在大俊、二俊每天都跟着大群回牛棚住,我就没想到它还常常回来串门这事儿。

“结果晚上没及时把玉米面放回仓房,被回来串门的大俊给吃了大半。

“当时我还没当回事,后来躺在炕上准备睡了,忽然想起这事儿来跟你姐夫提了一嘴。他当时就吓不行了,把我拽来看,大俊果然不行了。”

说着说着,霞姐急得伸手便要给自己巴掌,林雪君吓得忙拽住她。

“咱们往年也没有这么多玉米面存着,大牛一年四季在草原和山上自己吃草,都是硬草嫩草混着吃,我从来也不知道牛吃细糠会出事啊。要不是你姐夫说他小时候家里的牛秋天去地主家玉米地里吃多了玉米给胀死了,我真不知道还会这样——”霞姐一边说一边靠住身后的木栅栏,一想到自己照看了小半年的大俊可能会死,就吓得快要站不住了。

林雪君听得倒抽一口凉气,牛误食大量玉米面的确是后世常发生的致命酸中毒原因。

后世大家生活好了,细粮、细糠多,有时候是养殖户缺少经验和知识,想快速给牛羊增膘,就一股脑地喂细粮。也有牛误入秋收玉米地等自己吃多了玉米等细粮庄稼,引发腹胀或酸中毒的。

牛是反刍动物,草啃下来直接咽进瘤胃,在瘤胃内浸泡软化,然后逆呕回嘴里,再咀嚼并混入唾液后吞入瘤胃,反复几次后,细碎的食糜再经过网瓣孔进入瓣胃和皱胃继续消化——食草类动物这样的构造可以让它在不安全的草原上大量进食,等到了安全地方再慢慢消化。也因此牛羊等反刍动物能消化硬巴巴干巴巴的粗草。

可是如果吃的食物太细腻,或喂太多精料导致牛瘤胃PH值下降,牛肠胃分泌大量胃酸,同时食物黏在胃里逆呕不上来,又无法经过发酵消化进入其他胃,最后就会胀气越来越严重,不吃不拉,甚至酸中毒致死。

这个时代的草原上牛羊都是成群游牧,少有误入庄稼地的情况。加上也不是圈养私喂,更没有富裕到有大量细糠和玉米面之类的喂给牛或被牛误食。

连五几年出版的《赤脚兽医手册》里都没有‘酸中毒’和牛吃多了细糠导致腹胀的病症和治法记录,可见这种‘富贵病’在当下的确少有。

怪不得霞姐起初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林雪君了解了情况,又安抚了霞姐几句。

转头见到牛棚外呼啦啦涌进一群人,穆俊卿也混在人群中,他正一边系围脖和帽子系扣,一边往棚内张望。

林雪君忙伏在牛棚围栏上,朝他喊道:

“穆大哥,陈木匠院子里有两米来长、十厘米多宽的结实木板吗?”

“有,怎么?”穆俊卿站在棚外,顶着风回问。

“一会儿用得上,你帮借一块呗,用完了再还回去。”

“行。”穆俊卿应一声,举着手电筒转向另一边去借木板。

“塔米尔,塔米尔!”林雪君瞧见人群中高出别人小半个头的戴着栖鹰帽的年轻俊朗蒙古族汉子,再次高声喊。

“哎,干啥?”塔米尔三两步跑到牛棚外林雪君面前,隔着牛棚栅栏一边应声一边往棚内拴着的大俊身上看,“它咋地啦?”

“一会儿可能需要大量的水,你带四五个人去大食堂那边取些冰过来呗。”林雪君拍拍他肩膀,“我屋后水槽里也还有许多水呢,冰不够的话取我院里凿开水槽上层的冰,取几桶水过来也行。”

今年入冬以来天气冷,风大,雪却几乎没怎么下,山上和草原上都没多的雪可取用。地下水虽然不会结冰,但井面和附近都结出了冰层冰溜子,大家就还是一趟趟地去河里凿冰,水用得比往年还珍稀些。

“好嘞。”塔米尔走了两步又回头看她,忍不住高声问:“你今天才跟着去捕鱼,吹了一天的冷风,累够呛,顶不顶得住啊?”

“顶得住。”林雪君紧了紧围巾,笑着催他快去忙。

塔米尔点点头,喊上5个其他生产队来的学员,跟他一起去取冰。

路上恰遇到托娅和其他几位女学员赶过来,又停下来道:“托娅,你们去整点姜水和热奶茶给大家取取暖吧,不然白天吹一整天冰湖上的冷风,晚上又要熬夜干活,都得病趴下。”

“好嘞。牛咋地了?你们干啥去?”托娅当即跟另外两名女学员转身往回走。

“不知道,说是牛要死了,牛棚里聚了一堆人,我们去取冰,小梅说需要大量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