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1 / 2)

到了第二日,昏迷的吕夷简最终病死在了这个春天,享年六十九岁。

跟历史上的自己比起来,如今的他无疑是幸运的。

不仅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寿岁,而且还坐过火车,亲眼见证了大宋的一系列新的变革。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会铭记这段历史。

不仅仅是在于它是华夏民族自农业封建社会转型至工业社会的重要时期。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从偏安东方中原大地,到走向世界大舞台的第一步。

目前前线的状况一切良好,范仲淹每天都有斩获报告,虽然没有大面积击破辽军,可步步蚕食,析津以南,甚至析津东面大片领土为宋军占据。

现在阿拉伯那些国家四分五裂,没有石油,一个个穷得要饭,全靠来往于大宋和欧洲之间做中间商赚差价。

张亢皱眉说道:“若我军追赶,大炮怕是跟不上,他们却可以从容布置炮兵阵地?”

虽然辽国是想利用入侵高丽来逼大宋下场,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但哪怕只是随便派几支军队,也非高丽所能承受。

那么为什么还要排列出阵势呢?

如果火枪兵排列阵势的话,后面的军队反而不好射击。

宋军的水师则横于江上,双方陷入纠缠阶段。

火器的出现就已经把战争从近身格斗变成了远程交火。

但结果就是原本就与大宋关系一般的日本官方态度就更加冷淡,前些年大宋打败辽国之后,还遣使过来几次。

追击的话辽人设伏,双方血战。

张亢顿时亢奋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轻骑出击,遇见辽人撤离队伍就袭扰,将他们的阵型打乱,四处歼击,方为上策。”

汴梁人口主要来源于京畿地区,火车虽然开通,但票价不是普通人负担得起,因而运河船只航运依然是周边地区百姓首选。

而大宋这边是知道战场并不是在高丽,派那么多人去高丽没什么用,因此只是派了一支水军去支援。

今日析津城外,宋军正在不断挖掘土壤,慢慢向城池移动。

并且最近两年大宋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日本官方恨透了大宋。

就在范仲淹于营中高台每日巡视营寨,眺望远处析津的时候,忽然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节奏。

“相公,这太冒险了,还请三思。”

因为还是有一批像刘六符他们这样愿意真心投靠大宋的辽国权贵传递真消息。

相公说得没错。

这一战,他指定了全军出击,四处乱打的战略。

则可游而击之。

王素亦是出声支持。

其实从雪化之后范仲淹就已经开始了掘土作业,宋军坑道密密麻麻,纵横交错,不断往析津延伸。

朝廷开始休春节假期,汴梁城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众人面面相觑。

其实最近从析津府不断流出诸多情报,在一片杂乱的情报当中,他就已经察觉到辽人的动向。

“末将必不辱命!”

得知吕夷简的死讯赵祯非常难过。

然而每次他有这样的异议,马岛和星岛的宋军就会前往出云国地区溜达溜达,以强大的武力震慑日本。

“火烧析津.”

前提条件是必须指挥得当。

但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得继续过。

众人听他说,不由得面面相觑。

所以这就是个阳谋,不管宋军追还是不追,都会落入辽人急于正面决战的圈套。

同理还有淝水之战,苻坚居然没有半渡而击,而是让晋军从容渡河,摆开阵势,一个冲锋,让前秦军队大乱,八十万大军死伤惨重。

这个计谋已经非常高明。

“那析津就保不住了。”

得知这些事情,他连忙回到了自己的主帅帐篷内,召开军事会议。

哪怕辽军多般布置,枪械与冷兵器的差距是很难通过这样的战术布置就能弥补。

这個情况在历史上要到南宋时期,平安世代末至镰仓幕府初期这一阶段,因为南宋与日本贸易频繁,导致国内货币全是宋币,金银铜硫磺全被宋国搞走,让日本统治者非常恼火。

“范相公真乃神人也,辽人居然落魄至此。”

眼下虽然还没有到炮火射程范围之内,可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靠到近前了。

而具体指挥权,遇到敌人之后怎么打,那就是

吕夷简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有他对赵祯的劝导以及一些对未来展望却不能见到未来的遗憾,字字真诚,令人动容。

普通的兵马兵马总管、副总管、钤辖这些中上级将领都没有资格前来参会,会议的规格非常高。

范仲淹也没做过多犹豫,再晚点辽人该烧城了,随即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道:“世人以为我范仲淹只知道结营而缓图,却不知道兵法一道,徐如林、急如火。有缓有急,有快有慢,方为正理。辽人以为我只会缓,却不知道一旦若我寻到良机,则势必以雷霆攻势毙敌,诸将士,是你们发挥出自己战斗才能之时了,莫要让我失望!”

那么此时范仲淹不整顿兵马,也不排列阵势,直接让大军冲杀会怎么样?

二十多万人马必然乱糟糟一片,排列不出阵势,如果辽人有防备的话,那宋军很有可能落败。

吕夷简作为上一个时代与新时代老旧交替间的人物,自然要在史书中留下属于他的浓墨一笔。

范仲淹说道:“火枪出现,本就不应该再这样集结大量兵马作战,面对枪械,排兵布阵,就是寻死。因而发挥出火器的优势,四处出击,一同乱打,方才是真谛。”

所以排兵布阵在古代极为重要。

然而范仲淹却说道:“不错,正是轻骑追击。”

范仲淹的桌案前摆放着幽燕舆图,他轻指析津北门道:“他们想要将我们引诱至析津以北,顺州怀柔等地,于野外与我们展开殊死决战。”

不追的话宋军势必救火,辽人回马一枪,甚至可能击败宋人。

随着越接近年尾,人就越少,一时间偌大的汴梁城都空旷了许多。

年关到来,汴梁的人口也在飞速下降,工厂停工、官府停摆,很多外地来开封打工的百姓一个个拖家带口,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那么大宋惧怕与辽军野战吗?

自然不怕。

只有大量普及,运营成本降下来,票价降下来,火车和客运汽车的生存空间才会慢慢变小。

而庆历七年的大年初一,又是隆重的祭祀活动。

阵型布置得好,像韩信在井陉之战当中,以三万排列好阵势的人马,面对二十万乱哄哄追击的赵军,一个冲杀就打得赵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出城决战的话,到处都是壕沟,把马匹限制得死死的。

今年的年会就没有去年那么热闹,来的宾客队伍少了一些。

再加上与大宋有贸易往来的权贵利益既得者十分反对,这件事情才算作罢。

范仲淹在舆图上指点江山道:“这也是为何辽人会选择弃城的缘故。”

而见到城池已经被焚毁,宋军追也好,不追也罢,都会落入辽人的阳谋。

范仲淹眯起眼睛思考起来。

辽国自然不用多说,现在正在和大宋打仗,不可能会像往年一样派使节团来庆祝。

王素听到辽人可能火烧析津,不由得大惊道:“若是如此,析津岂不是要被毁?”

所以现在在只有一条火车路线的情况下,百姓出行即便是处于火车沿线的县城,也往往都会选择走路或者船运。

随即范仲淹挥手道:“出兵!各营自行安排,越快越好!”

范仲淹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真定府兵马总管王珪问道:“还请相公解惑。”

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人逼成这样,恐怕在十多年前,无人能够想到当今这般局势吧。

也就是中东那边的穷哥们还记得大宋新年,特意遣使过来。

下方诸多将士齐齐应下。

范仲淹摇摇头,然后说道:“我觉得你们一直都还在以前的战术打法当中没有跳脱出来,如今时代已经变了,就不该遵循以前的战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