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96章 等了六七年就为了今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6章 等了六七年就为了今天(1 / 2)

武关守将还是汉人,姓陈。

双方聊了几句,全英又送了大量的白糖等物和银钱。

从北面下山时,发现北面的山路更难走,有的路只能通行一匹马,并肩最多两个人。

大伙扛着米粮和东西,相当危险。

此时连不懂军事的贾似道都认为,这武关易守难攻。

宋人和这里的金兵关系搞的挺好,将来如果突然发难,嘿嘿,那金兵要倒大霉了。

走在半路上,他忍不住问全英,我大宋什么时候能这么随便进金境的?

全英道,陛下登基之后,就逐步改善金国关系,并卖粮于金。

金国开始很小心,与我们交易三年后,在宝庆三年才正式允许从均水河进入河南。

所以和武关等地打好关系的事,也就这两三年才发生的。

按宋金私下盟约,宋人每年分两次,分别于三月(秋粮),十月(夏粮),各卖(支持)金国十万石和五万石。

金国现在国内情况不好,粮食也缺,这十五万石,主要是屯集在潼关,供潼关守军用。

金国在潼关守军有十几万,耗粮极大,所以对宋人的支持,相当感谢。

他们这次的十万石粮,武关会留一千石左右,其余都运往潼关。

两人说话之间,终于来到武关北。

山脚下早就有大量的马车在,还有数千民夫,都是金国潼关附近叫来帮忙运粮的。

宋人到这里的任务就完成,大量民夫会原路返回船上,回宋境。

只有全英,贾似道等少量人员可以进潼关。

按金人要求,能跟着进潼关的宋人,不能超过三十人。

这十万石粮,加上其他糖、盐等物资,整整用了近三天功夫才全部过武关。

中间贾似道和全英四处查看,帮忙。

第三天下午时,有个宋人民夫挑着两筐东西,大汗淋漓的从山上下来。

然后来到一辆大型的马车边上。

“来帮忙。”全英正好走过这边,立刻示意贾似道帮忙。

两人弯腰抬起一個筐。

贾似道看到筐里全是一袋袋的白糖,不由微微有点心动,这玩意现在抢手啊。

不料这家伙好吃懒做,根本没什么力气,刚抬起来,还没上马车,叭,手上一软,筐子撞在马车板上,哗啦,整筐倒地。

“嘶”全英脸都绿了,不可思议瞪着他。

“失手失手---”贾似道满脸通红,转身要招呼不远处的贾安来帮忙捡起来。

“快。”全英猛的喝止他,飞快伸手抄起一袋袋白糖往筐里放。

这,贾似道突然瞪大了眼睛,只见筐底下有个像黑色的铁桶或木桶,里面不知放的什么东西。

才看了一眼,全英已经扔了几袋白糖进去盖住那黑桶。

扑通扑通,贾似道莫名的心跳加速,也不敢哼声,赶紧拣起地上的白糖往上面扔。

起身的时候,他感觉到刚刚那民夫眼中精光闪动,看了他一眼,好像在鄙视他。

这时他才发现,全英带过来的民夫里,有些都是与众不同的。

像挑白糖的这些,似乎都比较壮实。

数日之后,贾似道跟着大队的马骡马车,终于来到潼关。

亲眼看到这里后,他终于知道潼关有多险要了。

潼关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战略要冲。

战国时,当时最重要的还是函谷关,但随着时间流长,自汉朝以后,黄河水位开始下降,车马行人可以直接通过露出的黄河河滩,绕过函谷关,于是,汉朝便在崤函通道上设立了新的防线潼关。

潼关在历史上有三次变迁,都是因为雨水冲刷,出现新路,而不得不改变。

汉朝麟趾原先设潼关,麟趾原北面是黄河,南面是秦岭。

麟趾原地势复杂,易守难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