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玄幻>仵作七姑娘> 第160章 梅娘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梅娘之死(1 / 2)

在崔知府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惧滂沱大雨,挺身而出,加入到这场特殊的搜救行动中。

崔知府深知不能公开女儿失踪的真相,只能以搜救遇难百姓为借口,秘密指令府兵和衙役,将全部精力放在寻找梅娘身上。

除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耆老乡绅,他们洞悉了此次搜救的真正目的外,绝大多数参与其中的百姓,都被蒙在鼓里。

当消失已久的廖举人也出现在搜救队伍中时,李墨白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虽然此次龙灾声势浩大,但由于疏散及时,并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更值得一提的是,狂龙在摧毁白龙祠后,直接奔向人迹罕至的骑龙山,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破坏。

理论上讲,以白龙祠为中心,百余人组成的搜救队伍,早已将城区内外翻了个遍。城郊的树林和平湖周边也未曾落下。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梅娘依旧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天色逐渐暗淡,雨势却不见减弱,队伍中弥漫着疲惫的气息。掌灯的光芒在雨幕中摇曳,引领着众人夜巡。

李墨白环顾四周,发现队伍中的人们正窃窃私语,抱怨声此起彼伏。从那些想要放弃的百姓口中,他得知龙见之祸的遇难者几乎都已找到,唯独梅娘依旧下落不明。

李墨白抬头仰望,只见骑龙山隐没在漆黑的云层之中,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他不禁沉思,梅娘究竟是故意躲藏了起来,还是遭遇了不幸?

夜色深沉,无星无月,百姓们因疲惫而纷纷散去,只剩下府衙的兵丁衙役们,满身泥泞地等待着。他们的目光中透露着困惑和无奈,只等着崔知府再次发号施令。

然而,此时的崔建成已是心如死灰,毫无头绪。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一位深知事情来龙去脉的耆老,缓缓走到崔知府面前,声音低沉地说道:“知府大人,老夫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崔建成疲惫地回应道:“韩老,但说无妨。”

韩老沉声继续说道:“今日众目睽睽之下,那条水龙直冲骑龙山而去,小姐恐怕……恐怕是被那妖龙掳到了山中。”

此言一出,不仅崔建成陷入了沉默,堂下的众人,也面露各异的神色。

而以廖举人为首的儒生们,更是流露出不屑的神情。

自唐朝以来,龙见的记载确实频繁,尤其是在我朝仁宗年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精明能干的官员和饱读诗书的儒生们,就真的相信真龙降世的说法。在他们看来,龙见之事更多的是为了劝诫世人。

因此,韩老所说的“小姐被妖龙捉走”,在他们眼中无疑是荒谬至极的。

见众人对此事心中存疑,韩老却感到不服,他提高了声音,朗声说道:“这骑龙山自古以来便是藏龙卧虎之地,后山更有数座深不见底的龙窟,洞深莫测,下临深渊,即使久旱不雨,也不会干涸。这绝非老夫信口雌黄!单是今年,就有数人在山中亲眼见到了龙。”

听闻此言,李墨白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低声对崔建成说:“崔伯父,既然城内已无任何线索,我们不妨去龙窟中一探究竟。小侄担心,带走梅娘的并非妖龙,而是心怀叵测之人。”

崔建成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有些话点到为止,无需过多解释。

他不再理会那些儒生们“敬鬼神而远之”的劝告,而是迅速召集了延兴城内所有熟悉骑龙山地形的猎户和樵夫。

在这件事上,韩耆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并不知道崔建成心中的真正打算,只是以为知府大人认同了他的“妖龙摄人”之说,因此感到面上有光。

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十多个形态各异的猎户和樵夫,虽然都还睡眼惺忪,但仍然密密麻麻地站在堂前,做好了进山前的准备。

天色微明,骤雨停歇,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骑龙山进发。队伍中,猎户们牵着黄犬、擎着苍鹰;衙役腰别朴刀,耆老以大家长自居,樵夫们则负责开路。还有一群儒生想讨好崔知府,也自觉加入到了寻人的队伍中。

崔知府与通判、同知不愿在官衙中等候消息,也紧随大队人马之后。

骑龙山就如同一座浓黑的坟茔,蛰伏在阴沉的苍穹之下,仿佛随时准备暴起伤人。

众人进入山中不久,便明白了猎户们为何坚决反对连夜上山的原因。

原来这骑龙山云雾缭绕,山体仿佛被雾气紧锁,层层叠叠的山峦和雾气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方向。古树参天,怪石嶙峋,蜿蜒连绵的山脉,就仿佛一条混沌巨兽,要将众人吞入其胃中一般。

仅仅过了一个时辰,儒生和官员们便体力不支,纷纷坐在平坦的石面上喘息。除了廖举人依旧神采奕奕,尚有余力外,其他人都累得一步也走不动了。

猎户、樵夫和衙役们则以五人为一组,分散开来,在广袤的山林中寻找着那些或许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龙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