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惊悚>神探蒲松龄系列> 第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节(1 / 2)

步入公堂,只见一旁几位老郎中正对眼前几具尸体指手画脚,神情严肃地相互攀谈。而公案上,恰如蒲三哥所说,摆上了一根巨大的铁钉子,以及一柄被深蓝的布匹紧紧包裹的锤子。

忽然,我身前被押住的男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他霎时没了力气,砰的一声跪倒在地,不停磕头求饶:“小人该死!大人请放过小人!小人知罪了!”话音未落,地上便不断传来咚咚咚的磕头声。

蒲三哥见眼前情景,对身后围观的百姓拱拱手,忍不住大笑道:“这人皮变色龙,可没有令各位失望吧?”

然而,目睹头破血流的男人磕头求饶,不少百姓心有不忍,依旧皱了眉,低声相互嘀咕起来。蒲先生见状,不慌不忙说道:“诸位,要知道你们所同情的这人,正是昨夜为了抢夺财物,毒害三名同乡的凶手啊!”

此时,我暗暗在心中将县令口中的来龙去脉、抱在树上的尸体、紧紧抠入树洞的八根手指、蒲先生要求寻找的证物、听到响声停止才偷偷查看的僧人等一系列片段串连起来……电光火石间,我脑中灵感猛地闪过: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原来尸变竟是这般把戏!我早该察觉到的!

“蒲三哥,不,蒲先生,我懂了!世上竟有如此夸张的骗术!”我对自一开始便洞察玄机,坚持缉拿凶手的蒲先生顿时充满敬意,不由自主便以“蒲先生”称呼起来。从此,我便改口相称,蒲三哥也变作蒲先生了。

“御史大人,难道你不感觉‘尸变’之中,有极可疑之处?”蒲先生的问话,将我的思绪从四年前的事件中拉回了赶往广平的马背上。

但御史王索,却依然瞪大双眼一言不发,他似乎还沉浸在“尸变”的恐怖气氛中没回过神。蒲先生见状,便开口说道:“第一,客人在逃跑时边逃边叫,为何县里却没有一人前来帮助?”

御史如梦方醒,他沉吟一番,答道:“莫非没有人醒来?不,这不可能。那么……是因被叫喊惊醒的人由于恐惧,没有人胆敢施以援手吧!”

蒲先生笑着摇摇头,答道:“对寻常百姓人家来说,的确如此。至于衙门府守夜巡逻的卫兵来说,如此解释恐怕不妥吧?”

御史抚着下巴,轻轻点头:“的确不妥。那莫非是客人在奔跑中拼尽了全力,想叫喊却发不出声音?只是他误认为自己呼喊?”

蒲先生微微一笑:“第一处让我们点到为止。至于第二处,为何这样凑巧,只有这位客人适时醒来幸免于难,而其他人却尽数在睡梦中惨遭毒手?”

“凑巧……吗?”御史面露疑惑的神情,呢喃道。

“让我再为御史大人澄清几点事实吧!”蒲先生狡黠地眨眨眼,说道,“第一,这四人是漂泊在外的商人,赚了钱,正推着货车准备衣锦还乡;第二,幸存的客人,最后独自一人带走了所有的盘缠和证明信回乡;第三,寺院的僧人明确说道,在事发的当晚,众僧只是听得哀号呼救,以及砸门的响声。智斗尸体,是客人醒来后自己的交代。不,不只是智斗尸体,严格来讲,整件事情都是……”蒲先生稍稍停顿,深吸口气,启发似的看向御史王索,说道:“御史大人,现在,可隐约察觉尸变中的异常?”

“动机、结果、手法。”御史嘀咕着,忽然拍脑袋大喊道,“莫非是……”说着他吞了下口水,嚷道:“谋杀?”

蒲先生拍手笑道:“正是!那‘死里逃生’的客人,当天被我和飞两人抓回信阳,没费什么工夫便乖乖认罪,之后被判发配充军了。”

“这小厮倒真是胆大妄为!如此胆大包天的诡计,倒真是大手笔。”御史瞪大眼睛,又继而道,“是他为谋财害命,自己杀害几个同伴,之后又偷偷背着尸体逃出去的?随后他潜伏在寺外,将尸体抱树,假装被尸首追杀号叫,又故意晕倒在地。尸变,是他自导自演的把戏?是他设下的障眼法?”

“丝毫不差,不愧是御史大人。他带了锤子、钉子偷偷在树上凿孔,让尸体的手指尽数插进,甚至还用布裹锤子,好在凿击时发不出响声,以免引来怀疑。完成后,他将尸体的手指插在凿出的洞内,帮助尸体立在树边自然僵直。随后把钉子和锤子分别丢弃在了周围,接着便发了疯似的去砸寺院的门,开始演戏,让寺院内的僧人对他遭尸首追杀信以为真。我请求信阳县令寻着此两件证物,又喊来郎中调查他三名同伴之死因,以此迫使他认罪。”蒲先生解释道。

“但如此关键的证物,怎会被他随意丢弃?”御史歪头问道。

“客人摆正尸体之后,便要向僧人演出被尸体追击,直至晕倒被僧人发现的把戏,还要被僧人搬进寺院救治查看。在此期间,他身上无法隐藏任何证物。若是特地折返旅店处理,而留下尸首在原地,更恐怕节外生枝。这样冒险的计划,对于行事谨慎之凶手而言,实在是下下之选。加上客人本对自己精心设计的尸变胸有成竹,不相信当真有人依据散落两地的一根钉子、一柄锤子顺藤摸瓜,寻出事件真相,因此,就地丢弃钉、锤,当是对他而言最合情合理的选择。”蒲先生悠然答道。

御史连连点头,叹道:“若不是蒲先生提醒,我早被那诡异尸变吸引了,又怎会多想那在旅店死去的三名同伴,以及寺院的僧人仅仅听到声音!”说完,王御史又问道:“如此一来,三名同伴,又是遭凶手怎样杀害的?毒杀?”

蒲先生点头道:“正是。这厮趁着睡前用餐时候,给三名同伴下了种极难察觉的毒。实不相瞒,这四人本是卖草药营生,故此凶手对毒药十分熟悉。这三名同伴席间中毒,回房后很快就不声不响地死了,尸体乍看也没有可疑之处。当真像是凶手所编造,是被尸变的僵尸吹气所杀。亏得县令寻着附近最擅长用药、识别毒物的几位名医仔细鉴定几具尸体,才发觉下毒的痕迹。不然,若是交给大字不识、敷衍了事的仵作,只怕要当真鉴定成了遭僵尸吹气所杀罢!”

蒲先生言罢,早已满脸感慨,又继续说道:“真是天意如此,那时我正为收集鬼神怪谈四处旅行,收集素材,只是碰巧行经信阳。当天下午,我抵达信阳的住店,才听起小二说起尸变的奇谈。我当即警觉到,整起事件的细节,自四人躺下,直至幸存客人被僧人救起,竟仅是凭借幸存的客人一家之言。况且想来即使是寺院的僧人,也仅仅听得呼喊,哪里见过尸体追逐客人的场景!最关键的,这伙商客恰恰是衣锦还乡,正好具备谋财害命的动机!至此,我连忙动身,去检查寺院外那棵杨树上被尸体用手指抠出的孔:却见到这些孔的大小、形状基本一致,越往深处越呈现锥形,正似人工凿出的迹象!随即我飞奔去衙门,找到将这家伙放跑的县令,不承想县令竟不信我的推论,不愿借人手与我抓捕凶手归案。之后幸亏飞竟然也恰巧到信阳办事,我们两人才一同将这家伙捉拿归案。”

见到在马背上愣得像一尊雕塑的御史王索,蒲先生又笑道:“有时将谎撒得太大了,说得太恐怖了,添上无可考证之神鬼怪谈,再配合坊间谣言,反而唬得别人不敢不信。诸如,北宋年间某郡强盗众多,歹人伙同官府相互勾结包庇。在抢劫了沿途的商人后,强盗头子拿刀威胁商人,若提起被强盗抢了,定会宰了他们灭口。商人十分害怕,为了活命只得点头称是。抵达郡里,由于财物被抢,他们只得盘算,如何与交易人寻个圆满的借口。若说在路上遗失?恐怕大不可信。说被强盗抢去?恐怕官府只会包庇强盗,不予受理。直接报官若何?但当地郡府早与强盗勾结:不要说解决强盗,甚至会遭官府杀人灭口,可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倘若硬着头皮与交易人扯谎?恐怕交易人定会闹上衙门,若为此惹上官司,衙门为了包庇强盗,定会顺水推舟,栽赃给商人们,指责商人们私吞了财物,惹来更大刑罚。

“可终究又得与人解释货物散失的原因,还不能惹上官司,这如何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